-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休息不用「HEA」拒做隐蔽青年
新聞稿
休息不用「HEA 」 拒做隱蔽青年
(香港,6/10/2010 )香港作為知識形都市,地少人多,家長為了讓子女在高競爭
性的環境下爭取更好的升學、就業機會,香港青少年不自覺承受著家長和社會不
少壓力。
在這重重的壓力下,青少年大多希望在課餘時間休息一下,遠離煩惱。早前一項
調查 註 發現四成青少年會選擇以「HEA 」的方式打發時間,讓大腦休息一下。當
( )
中百分之七點三青少年每天花逾六小時以上瀏覽 Facebook 、聊天室、講電話及
發呆。若然青年人只是漫無目的地打發時間,而疏於參與日常生活的人際互動,
或面對面的社交,青少年可能會對對社會現況變得冷漠無知,對參與社會的熱誠度
亦可能因而減退,最終更可能形成「隱蔽」的心理狀態。
青少年休息的選擇其實有很多,除了「HEA 」,還可以參與有意義的活動;既可
以好好地善用餘暇,又可以增強自己與社會的聯繫,加強青少年對社會的歸屬感。
今年升讀中文大學的楊政賢指出,就讀中學的時候每每都被公開考試、升大學等
沈重的學業壓力牢牢的壓住,經常都會希望可以稍作休息。政賢坦白地承認自己
曾經也有試過「HEA 」,但他漸漸覺得每天只是瀏覽 Facebook 及發呆的生活很
沒趣及浪費時間。在老師的介紹下,接觸到香港青年獎勵計劃(AYP) ,雖然初時
只是為了取得銀章的資格,用以參與聯招的自薦計劃,但在參與 AYP 的過程中,
接觸到多位成年導師及不同的服務對象,真切的體會到社會上弱勢社群的需要,
讓生於小康之家的政賢察覺到自己享有的安逸並非必然。楊政賢現已完成金章各
科的要求並將於今年獲獎,「我認為 AYP 增強了我和社會的連繫,讓我了解不
同社會現象,啟發了我對社會的承擔。」因此於選擇大學課程時,政賢亦選擇了
政治與公共行政學系,希望將來從事地區工作,回饋社會。
同是本年度金章得獎者的唐潤英,亦認為 AYP 給予他更多機會去體會、探索及
參與不同的新事物,但最重要的是 AYP 讓他察覺到身邊的長輩對自己的支持是
十分重要的。潤英覺得 AYP 讓他最難以忘懷的是導師們在野外鍛鍊科中耐心的
教導和鼓勵,無論他們走錯方向還是日曬雨淋時,導師們都會對自己不離不棄,
給予他們適當的鼓勵,陪伴他們走回正確的路上。潤英現在於社會福利機構工
作,服務對象是一群濫藥的青少年,「他們經常會有放棄的念頭,有時候會走回
頭的路,但我會經常勉勵自己要向 AYP 的導師學習,對服務對象永不言棄,希
望他們能積極克服困難,回到正確的路上。」
除了楊政賢和唐潤英,今年共有 56 位青少年在過去幾年來,利用工餘及課餘時
間,不斷挑戰自己,自我完善,有意義地運用休息的時間,為充滿挑戰的生活添
加色彩,找尋正確的價值觀。他們的努力亦被肯定,將於本月 21 日的香港青年
獎勵計劃金章頒獎禮中,從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曾蔭權先生手上接受金章獎
狀 ,並與特首親自對談,接受光榮的嘉許。
獲頒發獎勵計劃的最高榮譽 — 金章,鍛鍊過程殊不簡單,每一位參加者都需要
完成五科不同的考驗和挑戰:最少 100 小時的社會服務、12 個月的技能訓練、4
日 3 夜步行 60 公里的野外鍛鍊評核旅程、最少持續 18 個星期的康體活動,和最
少連續 5 日4 夜的團體活動。獎勵計劃五個不同範疇的活動,增加青少年與社會
的連繫,幫助了年青人達至均衡及全人發展,並培育了青少年堅毅的精神和正確
的價值觀。
是次的得奬者分別來自 10 個奬勵計劃執行單位,當中包括 :學校、香港警務處、
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職業訓練局、民眾安全服務隊、香港女童軍總會和香港
遊樂場協會等。
香港青年獎勵計劃是次邀得行政長官曾蔭權先生擔任金章頒獎禮的主禮嘉賓,不
但令得獎者感受到特區政府對培育青年人的重視,同時亦令香港繼續秉承國際青
年獎勵計劃的傳統,由當地的政府首長頒發金章獎狀予得獎者。典禮當日除了
56 位青少年獲頒金章外,亦有 17 位義工獲特首頒發十年服務嘉許狀,以肯定和
感謝他們長期以來為獎勵計劃所付出的努力。
-完-
*註: 調查結果由香港明愛賽馬會梨木樹青少年服務綜合服務去年 12 月至今年 1 月以問卷方式,
訪問了 1110 名年齡在十二至十八歲的在學青少年所得
傳媒查詢
如欲索取日後的新聞稿、安排傳媒訪問事宜或查詢,請聯絡:
香港青年獎勵計劃
推廣主任孫凱倫 (Karen Suen)
電話:2361 3220 傳真: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