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硅片隐裂痕的粗浅分的析--Choo 2008-05-07
硅片隐裂痕的粗浅分析
---Choo 2008-05-07
由共价键结合而成的硅是典型的脆性材料,其主解理面为{111}面,而S125和S156硅片大多为{100}晶面族,如果硅片在工艺过程中积累了过多的解理裂痕,则裂痕会产生扩展并脆断,所以就有很多沿解理面或非解理面的穿晶断裂出现。
经观察与粗略统计,大多数硅片的断裂部位位于对角线约1/8处(如图1.图2.),所以不妨以1/8处碎片作为研究对象,而对那些潜在于工艺环节中的,可造成隐裂痕的,设备操作或人工操作方法进行分析。以下从公司现有设备角度和生产工具的使用角度着手,统计了整个电池片生产过程中几乎所有可造成隐裂痕的工艺环节。
图1. 皇明碎片1 图2.皇明碎片2
从生产工具角度分析
作为典型的脆性材料,常温下,单晶硅的裂纹一旦形成,便会以极快的速度扩展,而厚度只有200微米左右的单晶硅片,其解理胚形成后,稍有应力集中裂痕便会扩展为裂纹从而发生断裂,所以在这次分析过程中,凡是遇到与硅片接触或对硅片产生力的作用的环节都将被视为隐患。,可能造成隐裂痕的工具为:
1. 晶片盒:晶片盒是与硅片接触最为频繁的工具,其与硅片下方的接触处虽然为点接触,但是由于放硅片时,过早的松开镊子或松手会导致的硅片自由落体式的坠落,这是使位于硅片外边缘隐裂痕的扩大方法之一,同时也可能造成崩边现象。如图1.1、图1.2.,(红色圆圈处,硅片边角已经断裂;黄色圆圈处,硅片与晶片盒正常接触)
图1.1 硅片与晶片盒接触图 图1.2 硅片与晶片盒接触图局部放大
2. 镊子:镊子本身结构无可厚非,但是线上使用镊子夹硅片的方法大多是:用镊子夹住硅片的一角,这样硅片的重量力矩完全集中在镊子与硅片相接触的一点或一条线,所以视为隐患。如图1.3
图1.3 扩散上片时,镊子的使用方法
3. 吸笔:造成隐裂痕的道理与镊子类似,也是习惯性的用吸笔吸住硅片的一角,图1.4
图1.4 去PSG段吸笔的使用方法
4. 石英舟:方形石英舟,造成隐裂痕的道理与晶片盒类似,但是石英舟的硬度更高,如果,插片时过早的松手,硅片坠落后会与石英舟产生互残式的磕碰,不但能产生碎片或隐裂痕,而且会出现崩边;菱形石英舟,其结构决定了硅片只能以相邻两边的四个点作为支撑,所以个人感觉当硅片在菱形舟上时,假如舟的凹槽不是跟硅片外边缘平行,则硅片肯定会受到一个不垂直外边缘的力,如果硅片跟石英舟之间有较大的震动或碰撞,而力的方向又是沿〈111〉方向,则硅片很容易缺角。见图1.5 、1.6
图1.5 菱形石英舟与硅片 图1.6 方形石英舟与硅片
从设备角度分析
1. 板式PECVD的石墨板:每个小框里有八根金属条,其中4个是钩状,作用是承载硅片,另外4个,是直条状的,如图2.1。硅片在上下板的过程中,存在与金属条有刮擦和碰撞的可能性,可能的碰撞位置涵盖硅片所有的4个角(沿1/8 对角线位置)。
图2.1 板式PECVD石墨板
2. 印刷机:整个印刷过程是动态的,所以硅片处在不断运动的状态中,而推进硅片进行运动的是印刷机上的黑色小塑料块,如图2.2,其与硅片的接触为局部小范围面接触,而接触位置也在硅片易断裂处。以下分别对三道印刷中,设备与硅片的接触进行罗列.
图2.2 印刷线中行走臂上的黑色小推进块
第一道印刷:隐患包括四爪吸盘(图2.3)、黑色推进块、白色的轨道修正爪手(图2.4)、印刷台上的吸盘、烘干箱里的白色爪手(图2.5)
图2.3 四爪吸盘 图2.4 白色的轨道修正爪手
图2.5烘干箱里的白色爪手 图2.6 印刷机至烧结炉的白色爪手
从开始印刷至硅片从烘干箱出来,每个硅片要与四爪吸盘接触1次、黑色推进块接触23次、白色轨道修正爪手接触2次、烘干箱里的白色爪手接触2次,印刷台上的吸盘接触1次。
第二道印刷,从开始印刷至硅片从烘干箱出来,每个硅片要与黑色推进块接触20次、白色轨道爪手接触2次、烘干箱里的白色爪手接触2次,印刷台上的吸盘接触1次。
第三道印刷,每个硅片要与黑色推进块接触7次,印刷台上的吸盘接触1次、将硅片传送到烧结炉的爪手接触1次图2.6。
除去硅片在第1、2道烘箱里的托盘上待的时间,印刷几分钟内,每个硅片在印刷线上要与四爪吸盘接触1次,与黑色推进块接触50次,与轨道爪手接触4次,与白色爪手接触5次,共计约为60次,而接触部位均处在硅片的四个角周围。但是,印刷金属,尤其是第二道铝浆的印刷会在硅片表面增加合金层,同时也在起到加固硅片的作用,这样,即使硅片上有隐蔽的裂痕,除非外界有很强烈的应力集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