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油田西油藏分层压裂技术研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青海油田西油藏分层压裂技术研究

青海油田尕斯库勒油田分层压裂技术研究 摘要 胜利油田低渗透多薄层储层是低渗透油藏的主要阵地,储层物性差,孔渗低,且薄互层发育(小层厚度 0.4-1.5m,层间厚度小),距离上部砂组 3-10m,泥质含量高,面临分层改造程度低、控缝困难、施工风险大等难点。结合前期开发难点,针对多薄层发育特点,开展了地层应力剖面分析、优化施工参数、控制缝高、同时优选主要工艺,采用控缝压裂工艺技术和低伤害 VES 清洁压裂液体系进行压裂改造。现场试验 2 口井,压后井温测试表明控缝明显,压后初期日增油 4-7t,增油效果显著。工艺的成功应用对提高该区块多薄层砂组动用程度和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尕斯库勒;分层压裂; ABSTRACT Keywords: 第一章 尕斯库勒油田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 1. 尕斯库勒油田开发现状 1 2. 压裂工艺方面存在的问题 2 2.1水层距油层近,压后易造成油井暴性水淹 2 2.2 油层多、分布井段长,压裂工艺难度大、措施成本高 2 2.3 油层薄、压裂优化设计难度大,加砂有效率低 2 第二章 分层压裂技术研究的意义 3 1. 分层压裂技术的国内外现状 4 2. 分层压裂技术的发展趋势 5 第一章 尕斯库勒油田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 尕斯库勒油田开发现状 尕斯库勒油主要由尕斯E31油藏和尕斯N1-N21油藏构成,而尕斯斯E31油藏开发较早,且累计产量占青海油田原油产量的一半以上,经过近20年的开发,目前已进入中高含水开发阶段,油田综合含水近70%,自然递减速度达到21%,油田稳产与上产的难度越来越大,而油田无优质原油接替储量,给青海油田原油的稳产与上产提出严峻问题。主力油田次主力层和非主力层以及众多低渗难采储量的高效开发是破解青海油田原油稳产与上产的难题的关键之一。 尕斯库勒油田E31油藏位于青海省柴达木盆地西部茫崖拗陷尕斯断陷,是1958年地震发现的一个潜伏构造。1978年跃深1井钻至3253m(E31红层段)井喷获高产油流,14mm油嘴日产油405t,证实该构造富含油气,具有工业开采价值。 尕斯库勒油田油藏经地震及钻井、构造发育史的研究工作证实,为一轴向近南北的同沉积背斜构造。由E31 油藏顶(K11 标准层)构造图上-650米等高线得到南北长12km,东西宽4km,闭合面积43.0km2,闭合高度为400米。构造轴部平坦,两翼不对称,东缓(12°30)西陡(20°50)。构造主体部位较完整,三条大逆断层均分布在构造北端和西翼,有二条小正断层分布于南北端。 从岩性来看,主要为细砂岩、粉砂岩及中砂岩,底部为砾岩及含砾砂岩。以孔隙-基底胶结为主,次为接触式胶结。储集空间以次生孔隙为主,原生孔隙次之,孔喉直径0.2~24μm,平均6~8μm,主要流动孔喉直径2~10μm。 从物性来看,从Ⅰ油组到Ⅳ油组均逐渐变差,孔隙度14.9~12.5%,平均13.9%,渗透率60~27.2×10-3μm 2 ,平均45×10-3μm 2,有效渗透率为26×10-3μm 2。油层属中性偏亲水的非润湿性。 从矿物组成来看,经薄片鉴定及X-衍射全岩矿物分析,储层矿物中碎屑部分占60~80%,胶结物占20~40%;其矿物组成为:粘土矿物3~15%,石英30~54.5%,钾长石2~11%,斜长石10~22%,方解石7~11%,白云石0~5.43%,硬石膏0~26%,方沸石0~0.5%,其它0~19%。粘土矿物为伊利石55~74%,绿泥石8~24%,高岭石4~18%,伊蒙混层1~10.75%,不含水敏性强的蒙脱石。 2. 压裂工艺方面存在的问题 2.1水层距油层近,压后易造成油井暴性水淹 从尕斯E31油藏油水层分布关系可以看出,尕斯E31油层次主力层6~15m均有水层分布,而油层与水层之间的泥岩隔层厚度较薄、地应力分布差异较小,不足以阻挡裂缝的纵向延伸,极易造成油井暴性水淹,严重影响油井正常生产。部分井压裂后含水上升至80%以上,使油井产油量大大降低,严重影响压裂措施的效果。 2.2 油层多、分布井段长,压裂工艺难度大、措施成本高 从尕斯E31油藏纵向分布可以看出,油田储层分布井段长度在30~500m范围之内,而各油层的产能较低,分层系开发达不到经济开发的要求。采用混层压裂工艺技术进行储层改造不可能同时压开所有储层,影响油井的措施效果,而采用单层压裂工艺存在措施成本高(压裂施工费用),油井措施经济效益差,压裂措施工艺选择和现场实施难度大。 2.3 油层薄、压裂优化设计难度大,加砂有效率低 从尕斯E31油藏储层单层厚统计结果分析,尕斯油田E31油藏储层单层较厚在3.0~8.4m之间。这样薄储层的压裂设计,施工排量过大会造成裂缝高度失控而长度不够,大部份压裂支撑剂加在干层和隔层之中,支撑剂在油层中的量仅占施工总支撑剂量的4

文档评论(0)

144416862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