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东晋偏安百余年曾进行多次北伐皆无法恢复中原
Q36 . 東晉及南朝屢次北伐無功,其故安在?試論析之。
東晉安百餘年,曾進行多次北伐,皆無法恢復中原。
在政治方面,朝廷,南北士族及主持北伐的將帥(除袓逖外),多不以恢復中原為北伐目的。事實上,東晉的「北伐」問題成為了內爭的另一表現形式,目的在向內爭權。同時,東晉皇權不振,往往舉兵威脅朝廷,以「北伐」為口實擴充勢力,或立威以謀廢立及篡奪。 東晉內爭不斷,以致時起動亂,使實力削弱。
軍事上,南北地理形勢有別,而南人又糧道不繼,北伐遂無功而還。 南人不熱心北伐:南朝重建皇權,多以寒門掌機要,然世族始終為政治上晉室上下無心北伐,當時朝廷及南渡士族對北伐抱著不積極態度。「北伐」東晉內爭的另一表現形式 東晉立國後,曾多次對外發動戰爭。晉人普遍抱有一種思想,認為誰能驅逐胡虜,誰便能有稱帝的資格。因此,有很多野心家都藉北伐成功,以求名正言順的稱帝。所以,朝廷往往不加支持北伐。朝廷,南北士族及主持北伐的將帥(除袓逖外),多不以恢復中原為北伐目的。事實上,東晉的「北伐」問題成為了內爭的另一表現形式,目的在向內爭權。同時,東晉皇權不振,往往舉兵威脅朝廷,以「北伐」為口實擴充勢力,或立威以謀廢立及篡奪就史實論之,東晉末年之劉裕北伐,收復了洛陽、長安,乃東晉南朝二百多年間成就最大的一次北伐,本乃南朝進一步北伐之良好基礎。惜劉裕目的乃在篡晉,乃匆匆南歸,留13歲兒子劉義真鎮關中。結果,關中諸將不服,互相攻伐,最後關中得而復失,劉義真隻身南逃,十餘萬軍隊覆沒。不久,劉裕死,北魏更乘機奪劉宋的滑台、洛陽、虎牢、碻磝河南四鎮,劉宋邊境退至淮北,北伐形勢惡化。
東晉年間,有不少二等世族或寒門武人以「北伐」大業為藉口,擴張勢力及立威,並打擊當權世族,如龍亢桓氏(桓溫)組織北伐。但若北伐成功的話,便可以增加聲望,以控制朝廷。如桓溫滅漢而還,聲威日張,朝廷亦甚為猜忌。內亂迭起,削弱實力 東晉內爭不斷,以致時起動亂,使實力削弱。 東晉皇權不振,致內亂不斷,如元帝時刺史王敦與朝廷不協,興兵反叛,為明帝所平。士族掌兵南方的物力、人口本不及北方,雖經孫吳以來的開發經營,以及永嘉之亂後,大量人口南移,南方的實力仍遜於北方。內亂不斷,使實力更見削弱。 劉裕以後,由於皇權重振,出現了鼎盛的「元嘉之治」,然北方的北魏亦漸盛,結果劉未不但北伐無成,反招來北魏的反擊,進至江北的瓜步,沿途大肆屠戮,所過殘破。經此沉重打擊,南朝元氣大傷實力更削。劉宋雖重振皇權,然矯枉過正,宗室諸王雖於襁褓之中,亦被分封出鎮,無異於建立了地方割據勢力,威脅中央。其後,蕭齊更變本加厲。結果,宋齊於宗王內訌中走向衰亂。 「北強南弱」局面乃告形成。梁武帝在位48年,號「天監之治」,然安逸過久,宗室腐化,吏治敗壞。更值北魏連年混戰,本乃北伐良機,卻因蕭梁錯誤收降侯景,反招來「侯景之亂」。最後,陳朝之時,江北之地盡失,再無北伐之力。南朝士族大受打擊,經濟元氣大傷。陳朝建立後,國土甚少,僅能盡長江以守,根本無力北伐。相反,北方的北周及其後的隋代國力日強,先統一北方,最後南下滅陳。括而言之,南朝國力之日走下坡軍事因素 武力南不及北:北方利於騎兵野戰,非南人所長。如劉宋到彥之伐河南,一遇北方結冰,就被魏軍以騎兵反攻而大敗。
運輸困難:南朝北伐,糧道過長,加以不利水路漕運,致南軍多孤軍深入, 缺乏支援,往往只能取得戰功於初時,卻終不免以失敗告終。
自古以來江淮皆為南北分界線。北方多平原曠野,利於騎馬野戰,南方河道縱橫,須用水軍。故有「北人騎馬,南人乘舟」之說。東晉依賴江淮天險,能自保拒五胡,但晉室偏處一隅,規模狹隘,難制大局,然深入北方,則形勢逆轉。加上北伐物資補給,對北伐者亦造成困難,南朝物資薄弱,物資運輸補給上有困難。
糧道不繼
由於江南騎兵極少,軍運唯靠水路,一旦水路不濟,北伐大軍要因糧於敵,轉輸困難及糧草不繼,令北伐多無功而還。 桓溫三次北伐,都因糧盡退兵。
公元354年,伐前秦,進抵長安以東灞上,秦軍堅壁清野,桓溫糧盡, 只得退兵。
公元369年,伐前燕,進至枋頭,因糧盡退兵,為前燕、前秦夾擊,幾至
全軍覆沒。
桓溫多番缺糧,實與東晉朝廷不支持有關,蓋桓溫孤軍深入,缺乏後援,遂致糧盡而退,招來慘敗。由此看來,晉人之無心北伐,乃北伐無成之主因。物力南不及北:當時中國經濟重心尚在北方,戶口較多。如北周時有350餘萬口,陳僅200萬枋頭慘敗後,東晉士族反額手稱慶,談士孫盛作《晉陽秋》,嘲諷桓溫之敗,甚至贈一部給前燕慕容。 總結:
東晉南朝多次北伐不能成功,原因有四:一、南人不熱心北伐;二、武力南不及北;三、運輸困難;四、物力南不及北。在這四佪原因之中,實以南人不熱心北伐最為重要。蓋東晉當權士族皆沉醉清談,不務政事,對當時好立功者,多加諷刺。相反,有志立功者,多為次等世族或寒門,北伐目的乃在奪權,遂為朝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