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血液中的粪便.doc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三章血液中的粪便

第十三节 便血 消化道出血经肛门排出体外,称之为便血。便血可有三种形式,即隐便血,柏油样便血和鲜便血。这三种形式与出血部位、出血量的多少、血在肠道停留时间的长短有关。出血部位低、出血量大、在肠道内停留的时间愈短,便血的颜色越鲜红。 一、病因及临床表现 1、隐便血 所谓隐便血是肉眼不能发现,只能在化验大便隐血试(也称潜血试验)阳性时才知道消化道的出血。一般常为消化道小量出血所致,多见于以下疾病: 消化道溃疡性出血 消化道溃疡性出血量>5ml/d,隐血试验呈阳性。一般出血者均有长期的溃疡病史,隐血试验呈阳性与病情呈正相关。 钩虫病性出血 患者多有皮炎、上腹部不适、隐痛、贫血、有些有异食癖,粪便涂片可找到钩虫卵。此隐血试验常呈持续性阳性。 胃癌 多发生于中年,上腹痛病程短而无节律性,抗溃疡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且隐血试验呈持续性阳性。 2.柏油样便 柏油样便的产生原因是血红蛋白在肠道内与硫化物结合成硫化铁,致使变色而发亮,外观似柏油。 上消化道出血 胃溃疡、胃癌、肝硬化等致上消化道出血,出血量在60ml以上者。 下消化道出血 下消化道出血后在肠道停留时间长,也可以出现柏油样便。 食物和药物影响 食用动物血液制品、铁制剂时,粪便也会呈柏油样。服用铋制剂、中草药时,粪便呈无光泽的灰黑色。 3.鲜便血 鲜便血是一般来自回盲下端至肛门之间的炎症、息肉、肿瘤、痔或肛裂的出血。 痔、肛裂 痔又可分为外痔、内痔、混合痔。其中外痔、肛裂的出血伴有剧烈的疼痛,而有内痔出血一般无疼痛,且出血量常常大于外痔。 直肠癌、直肠息肉 无疼痛性出血,出血量不多,鲜血常附着在粪便的表面,有时可伴有粘液或者脓血。粪便的形状可因为肿瘤或息肉的挤压而发生改变,如变细或者一侧有沟。 结肠癌、结肠息肉 由于病变部位靠上,出血常与粪便混合,所以便血多呈暗红色,出血量大时也可呈鲜红色。 细菌性痢疾 该病症状典型:有不洁进食史,好发于夏秋季节,伴有腹痛、发热,多为脓血便,且每天排便次数多达十数次,排便时里急后重、下坠感。 阿米巴痢疾 十由阿米巴原虫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大便呈果酱样。大便检查可查到阿米巴滋养体或包囊。 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其症状与细菌性痢疾相似,唯病程较长,需做肠镜确诊。 急性传染病 伤寒、副伤寒、斑疹伤寒、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急性血吸虫病等均可出现便血,但其症状与上述疾病差异较大,往往出血并非其主要症状,且一般伴有发热、皮疹和皮肤粘膜出血等临床特点。 血液病 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友病、DIC、各型紫癜等均可引起便血。其特点是出血量多少不一,多呈鲜红或紫红色,患者常伴有其他器官的出血现象。 二、治疗 对因下消化道出血引起的便血,在给与止血的同时,更应主要针对病因治疗。止血措施及用药可参考呕血的治疗。另有中药可选择:云南白药胶囊【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粒,一日2次。孕妇禁用。地榆槐角丸【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孕妇忌用。人身归脾丸【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感冒患者忌服。易饭前服用。 第十四节 黄疸 所谓黄疸是指当血液中胆红素>34μmol/L(2mg/d)时,从而使皮肤、粘膜(巩膜)及某些体液发黄的临床症状。 胆红素主要来源于衰老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分解,约占70%~80%,其他则来自非血红蛋白(如肌红蛋白、细胞色素、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等)的含铁卟啉化合物的分解。正常成人每天约生成250~350mg胆红素。胆红素主要通过肝脏的代谢后以结合胆红素的形式和胆汁经肠道排出体外。结合胆红素进入肠道后,经肠道细菌的作用被逐步还原为胆红素、粪胆素原和尿胆素原,统称为胆素原族。这些无色的胆素原族被空气分别氧化为黄色的尿胆素和粪胆素,这就是粪便颜色的来源。正常情况下,约有10%~20%的胆素原被肠粘膜细胞重吸收,再经门静脉入肝,通过体循环后随尿排出,这就是尿颜色的来源。 病因 1.各种溶血性疾病、输入较多的库存血、大量出血后又经组织吸收等。 2.肝脏疾病 各种肝炎、肝硬化、药物性毛细血管功能障碍。 3.肝内胆道阻塞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特发性胆汁淤积、妊娠黄疸。 4、肝外胆道阻塞 胆总管结石、狭窄、肿瘤、寄生虫、炎症;慢性胰腺炎、胰腺癌。 二、治疗 1.病因治疗 2.对症治疗 (1)溶血性黄疸 纠正和阻断溶血,预防急性肾功能衰竭;对贫血者紧急输血。 (2)肝细胞性黄疸 维生素B、C加入10%葡萄糖液500~1000ml/d中静脉点滴,必要时加入适量的钾和胰岛素。对重症肝炎引起的肝细胞性黄疸可静注氢化考的松200~300mg/d或地塞米松10~15mg/d。 阻塞性黄疸 停用损肝药物,肝外阻塞者注射维生素K。瘙痒者可使用少量抗组胺药物,外用炉甘石洗剂。肝内阻塞者,可服用消胆胺4g,每日3次。 (4)抗感染治疗 (5)中药治疗 茵栀黄口服药【用法用量

文档评论(0)

f8r9t5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005407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