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世界古代史 九上
世界古代史 九上
第二学习主题 古代亚非文明
第2课 上古亚非文明(古代埃及金字塔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古代印度种姓制度
第3课 中古日本与阿拉伯国家(大化改新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
一、选择题
知道古代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和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了解人类早期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古代埃及金字塔
1.图中字母所指代的文明古国中,拥有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是A
◆(2015·福建厦门)20.如右图所示建筑物是世界八大奇迹之一它反映的是
A.古巴比伦文明B.古埃及文明C.古印度文明D.古代中国文明
市人们习惯把埃及称为金字塔的国度。金字塔的用途是
A.教堂B.寺院C.陵墓D.神庙11.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过:“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埃及奴隶制国家建在尼罗河边 B.埃及人是喝尼罗河的水长大的
C.尼罗河的自然环境孕育了古埃及文明 D.尼罗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市15.文明古国大多发源于大河流域,其中发源于尼罗河流域的文明古国是
A.古代印度 B.古代刚果 C. 古代埃及 D.古巴比伦
◆(2015·江苏徐州)22.货币被称为一个国家的“”。下面种属于埃及的是
A B C D
◆(2015·辽宁锦州)6.大河流域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人类璀璨的文明。在尼罗河流域孕育的古代人类文明是
A.古印度文明 B.古巴比伦文明
C.古希腊文明 D.古埃及文明
1.小明同学的家人计划到北非某国家旅游,右面是他收集到的一张反映该国古代文明的图片。请你判断小明家人旅游的目的地是
A.印度 B.埃及
C.伊朗 D.伊拉克
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一位导游在巴黎卢浮宫博物馆介绍某一历史文物时说:“石柱上的法典是迄今所知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你知道这位导游介绍的文物是什么吗?
A.《汉谟拉比法典》 B.《人权宣言》 C.《拿破仑法典》 D.《权利法案》
◆(2015·黑龙江齐齐哈尔)18.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是《汉谟拉比法典》。它出现于
A.古代巴比伦 B.古代埃及 C.古代印度 D.古代希腊
◆(2015·湖北黄石)18.《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如果理发师不经奴隶主人的许可,就把不属于他的奴隶头上的奴隶标记剃掉,理发师的手就要被砍掉。此规定反映的是
A.古巴比伦王国对奴隶有一定保护 B.古巴比伦王国不允许理发师为奴隶理发
C.古巴比伦王国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D.古巴比伦王国对奴隶很残酷
◆(2015·四川自贡)1.亚非文明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下列哪一幅图片与古巴比伦王国有关
A.汉谟拉比法典 B.金字塔 C.圆形剧场 D.长城
◆(2015·湖南郴州)13.《汉谟拉比法典》是历史上已知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它出自于A.古代巴比伦 B.古代埃及 C.古代印度 D.古代希腊
. A.金字塔 B.《汉谟拉比法典》
C.种姓制度 D.奴隶主民主政治
◆(2015·山东省菏泽市)13.法典是同一门类的各种法规经过整理编订而形成的系统的法律
A.古代埃及
B.古代希腊
C.古代印度
D.古巴比伦 《汉谟拉比法典》石柱
◆(2015·山东省淄博市)7.大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下列文明成果属于两河流域的是
A.金字塔 B.甲骨文 C.种姓制度 D.《汉谟拉比法典》
◆(2015·新疆乌鲁木齐)11.某历史学家参观法国卢浮宫博物馆时,解说员指着一个黑色大石柱说:“这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此“法典”来源于
A.古代埃及 B.古巴比伦 C.古代印度 D.古代希腊
古代印度种姓制度,实行该制度的国家是A.古埃及 B.古印度
C.古巴比伦 D.古希腊
◆(2015·湖南衡阳)10.印度电影《阿育王》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阿育王在印度家喻户晓,他在位时,孔雀王朝成为印度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王国。按照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划分,阿育王应属于哪一等级?B
A.婆罗门 B.刹帝利 C.吠舍 D.首陀罗
◆(2015·湖南永州)19.读图4,该图所反映的制度是
A.宗法制度
B.郡县制度
C.种姓制度
D.分封制度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