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留住乡愁的百年客家明珠-深圳侨报
A 8 侨乡风情 2016年7月11日 星期一
责编\组版:刘芳菲 美编:曾宁
留住乡愁的百年客家“明珠”
探访南山区西丽麻磡村古民居
深圳侨报记者 柯东波 文/图 碉楼凝聚华侨爱乡情怀
坐落在羊台山西南侧山脚的麻磡村,有一片 客家建筑素来重视防御功能。在客家人 当地老人告诉记者,碉楼的建造凝聚了海
占地面积近4000平方米的古民居“养在深闺人未 中间,流传着很多敌人久攻不下、大楼安然无 外华侨的爱国爱乡情怀。麻磡村居民以张姓
识”。日前,记者探访了麻磡村,试图用镜头和文 恙的故事。在麻磡村古民居群内,记者看到了 为多,虽然不少人已移居海外,但他们的爱国
字记录下这些原生态民居。 4 座保存完好的碉楼。小的有3 层,大的有四 爱乡情怀从未改变。村里最早的一座碉楼,就
五层,约30 米高。碉楼墙体厚实坚固,各层墙 是一位南洋华侨拿出多年积蓄,于1926年组
别具一格的客家建筑 上设有射击孔。尽管造型简单,外部装饰少, 织村民修建的,主要用来打击进村抢劫的土
远没有侨乡开平的碉楼华丽,但麻磡村碉楼的 匪。后来,他又先后组织村民修建了3 座碉
防卫性能毫不逊色。抗日战争时期,几名游击 楼,以便在打击土匪时相互照应和援助。这些
盛夏时节,炎热的天气让人浑身冒汗。然而,
队联络员经常在此秘密活动,依托碉楼掩护, 碉楼形成犄角之势,筑起坚不可摧的防线,终
走进麻磡村古民居群,记者却感到阵阵清凉,行走
对鬼子进行有力打击。 于让村里人过上了安宁的生活。
在悠长、深邃、静谧的小巷中,还能不时听到蝉鸣。
当地一位老人告诉记者,这些老民居建于明
末清初,有的已有近400 年历史。民居建筑风格大 教堂遗址铭刻抗日记忆
多属于客家式,其中也夹杂了部分广府式。保存
完好的古民居约有70 间,大体上分成四排,每排有 在麻磡村古民居群内,记者还发现了一处 忆。1940年10月12 日,日本侵略军袭击了麻
17 或19 间房,坐东北朝西南。“麻石半墙、青砖到 天主教教堂遗址。据介绍,天主教堂原来共有 磡村,想要找出抗日游击队的下落。凶狠的日
栋”,这些古民居多采用麻石、青砖为建筑材料,墙 4 个房间,占地130 多平方米,初建于明末清 军用长枪和刺刀把全村人赶进教堂,并抓了几
体先用方形石条砌成底墙,再用青砖或土坯垒 初。现在,整个教堂仅剩光秃秃的一堵墙。 个村民进行毒打逼问,但村民们宁死不屈。直
墙。大多数窗户狭小,内部用圆柱形木条分隔开, 如今看起来毫不起眼的教堂遗址,在抗日 到第二天中午,由于害怕游击队员从村外进攻
屋脊则呈船形。 战争时期却给当地村民心里留下了惨痛的记 四面环山的村子,日军这才撤走。
记者注意到,几乎每家老房子门边都用麻石
板搭了几条石凳,有的门口还放置着当年留下来
的石磨。老人说,以前他们经常在石凳上休息、乘
凉、聊天,左邻右舍和睦相处,其乐融融。如今,本
地人大多已搬出去住了,他们的房子则租给来深
建设者。
在古民居的山墙和门楣上,记者依稀看到一些
精美的檐板画、壁画、门楣彩绘和灰塑。壁画一般
位于门楣两侧,多以牡丹、松柏、菊花、梅花为景,配
上仙鹤、凤凰、喜鹊等灵鸟,寓意健康长寿。灰塑一
般位于门楣和侧面山墙,有的房子窗檐上也有,由
于久经日晒雨淋,多数已看不出原来的形状。 古民居饱经岁月沧桑。 教堂遗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