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环境与生活能资源与人类的发展
環境與生活
第三單元
能資源與人類的發展
天然資源(natural resources),是指在其原始狀態
下就有價值的物質,僅需藉由工程技術加以收集和
純化。
自然資源分可再生資源(renewable resource)
和不可再生資源(non-renewable resource)
一般活的資源都是可再生資源(如魚、咖啡、森
林等生物資源),前提是不被過度開採耗盡,再
生速度可以與開採速度相當。
非生物的可再生資源有土壤、水、風、潮汐和太
陽能等再生能源。
礦物資源都是不可再生資源。
目前全球高國民所得國家的人口,雖只占全球人
口之15%,但卻使用全球56% 的自然資源;而
貧窮國家的人口雖佔40%,卻僅僅使用全球
11% 之資源。
資源的種類、利用與危機
水資源
古希臘的哲學家達烈斯曾說:「水是萬物的根源」
地球生命源自水體。
水為生命必須物質。所有生物都需要水才能生存。
因此水量多寡也影響各地不同生物相的面貌-生態
系統多樣化。
水為可再生資源,透過水蒸發及自然作用(如地下水
過濾、微生物分解作用等)淨化而再被利用-水循環
(water cycle)。
地球所有水的集合-水圈(hydrosphere),通常指液
態水而言。
地表四分之三的面積被水覆蓋:包括海洋、冰
山、冰河、河流、湖泊等,加上地下水、土壤
水、生物水和大氣水,共同構成地球的水圈
(hydrosphere)。
地球上的水總共約有14億立方公里,真正可以
被人類利用的淡水,僅佔全球總水量的
0.739% 。
人口眾多的地方不見得水多,反之亦然。
水都用到哪裡去了?
不同地區的水用途比例不同(分為農業用、民生用、工業用)
水資源的危機
人類生存所面臨的最大危機並不在於無水可
用,而是「乾淨、可用的水」越來越少。
「不患寡而患不均 」到 「患寡更患不均 」
世界將面臨水資源危機的原因:
可利用的淡水資源有限(加州為例)
人口成長與過度使用(鹹海與美國中部
Ogallala aquifer為例)
環境污染(台灣)
氣候變化影響水循環(全球)
1960年到1998年,鹹海面積減少了近60%,總水量減少了80%。鹹海在1960年曾為世界
第四大湖,面積達68,000平方公里、總水量1,100立方公里,然而,到1998年,鹹海面積
下降至28,687平方公里,世界第八大湖。與此同時,它的含鹽量從10g/L上升至45g/L。
時至2004年,鹹海的面積只剩下原本的四分之一,17,160平方公里,總水量193立方公里
,世界第十五大湖,而且還在繼續萎縮當中,2007年,鹹海面積只有最初面積的10%。南
鹹海的含鹽量上升至100g/L。/watch?v=EbaMlzQ79Io
水資源運用的困境與預測
全球目前有8.84億人口仍在使用未經凈化改善
的飲用水源
26億人口未能使用得到改善的衛生設施
約30億至40億人家中沒有安全可靠的自來水
每年約有350萬人的死因與供水不足和衛生狀
況不佳有關,主要發生在發展中國家。
全球有超過80%的廢水未得到收集或處理,城
市居住區是點源污染的主要來源。
到2025年,全球人口的三分之二將面臨缺水壓力
“water stress “的狀況。
全球缺水狀況
缺水的生活影響?
民生
食物安全
衛生與健康
經濟
環境
社會安定
水源問題將會是未來不同地區或國家衝突
之主因
水源會是影響21世紀各地經濟發展的主因
水足跡(water footprint)
又稱虛擬水(virtual water),1993年由倫敦國王學院
的約翰•安東尼•艾倫教授提出。
代表消費者所購買的商品,在生產過程中消耗的用水
量。
讓消費者暸解水在生產線中的重要性及消耗量。
可利用水足跡做為水資源之管理依據
土地資源
陸地生物(包括人類)生存空間(棲地)
提供礦產(地質資源)與產品原料
土壤與作物(農、林、食物生產)
經濟發展
土地資源有些是無法復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