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kV供电线路设计毕业论文.docVIP

  1.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35kV供电线路设计毕业论文内容提要 I summary II 1 总述 1 1.1 设计依据 1 1.2 设计范围和建设规模 1 1.3 路径说明 1 1.4 沿线交叉跨越情况 2 1.5 变得所进出线说明 2 1.6 导线的设计气象条件 2 1.7 导线及地线的选择 3 1.8 导线及地线应力 3 2 导线 5 2.1 导线的比载 .2 计算临界档距,判断控制气象 6 2.3 绘制应力弧垂曲线 8 2.4 绘制导线安装曲线 10 3 地线的设计 12 3.1 地线的比载 12 3.2 计算临界档距,判断控制气象条件 13 3.3 绘制应力弧垂曲线 16 3.4 绘制地线安装曲线 17 4 金具 19 4.1 绝缘子的选择和计算 19 4.2 防震锤 21 5 防雷与接地 23 5.1 防雷设计 23 5.2 接地设计 23 6 导线对地及交叉跨越距离及保护 24 6.1 导线对地及交叉跨越距离 24 6.2 交叉跨越及保护 25 7 杆塔与基础 27 7.1 杆塔设计 27 7.2 电杆的制造、运输与安装 28 7.3 铁塔的设计、制造和安装说明 29 7.4 杆塔制造和施工要求 30 7.5 基础设计 30 心得体会 33 参考文献 34 致谢 35 1总述 1.1设计依据 117号文关于文市110KV1.2设计范围和建设规模 本工程为新建35kV线路工程,从110kV文市变35kV龙门架起,架线至原水文35kV线P59,然后利用P59~P11老通道架线至水文线P11,然后接入水车35kV变。所利用的原有杆塔推倒重建,其间水车35kV变出线采用电缆出线。架空导线采用LGJ-150/20型钢芯铝铰线,电缆采用YJV22-35-3*185型,地线采用1*7-7.8-1270-B-GB型镀锌钢绞线(简称GJ-35),该新建线路长度为12.574km(其中电缆长度为120米),本工程一次性架设完成,地线逐基直接接地。 本工程设计包括线路本体设计及工代服务。11.6km,曲折系数1.07 1.3.1路径走向说明 线路从文市变西南面35kV龙门架出线后右转,紧接着穿过文寿110kV线路,经大竹山至岩头坝西北面左转。线路继续前行约1公里,为了避开采石厂炮区,线路其间经过几次转角后至原水文35kV线P59,再利用原P59~P11老通道走线,中180-220米之间,从整体来看,全线相对高差不大,局部植被发育茂盛。 全线地形比例为:一般山地20%;丘陵60%;泥水20%。 1.3.3水文与地质 200年以来没有发生过三级以上地震,是我国地震最不发育的地区之一,按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1年版《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该地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小于0.05g, 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线路区域上为稳定地块,地震基本烈度小于6度。 1.4沿线交叉跨越情况 沿线交叉跨越情况见表2-1。 表2-1     交 叉 跨 越 表 序号 交叉跨越物名称 交叉次数 1 35kV线路 5 2 10kV线路 6 3 低压线 3 4 通信线 15 5 乡村公路 16 6 河 流 3 7 水塘 3 8 沟、渠 3 1.5变电所进出线说明 文市变35kV龙门架一共有六个出线间隔,本工程面对出线方向从左至右看往东采用(4Y)出线间隔。详见文市110kV变进出线平面布置示意图。1.6导线的设计气象条件 本工程设计气象条件导地线设计覆冰均取10 mm,最大风速取25m/s。各项气象条件取值见表本工程地处GX东北方,属丘陵地带,线路经过的地形黄海高程最高未超过400m。根据实地勘察调查如表2-1所示: 40 0 0 最低气温 -10 0 0 年平均气温 15 0 0 设计大风 -5 25 0 设计覆冰 -5 10 10 安装情况 -5 10 0 事故情况 0 0 0 大气过电压 15 10 0 内过电压 15 15 0 年雷电日(日/年) 60 冰密度(kg/m3) 0.9×103 1.7导线及地线选择 本工程架空导线采用LGJ-150/20型钢芯铝铰线,地线采用1*7-7.8-1270- A-GB型镀锌钢绞线。导、地线机械物理特性见表2-2。 表2-2 导、地线机械物理特性 导线与避雷线 LGJ-150/20 GJ-35 计算截面 164.50 37.17 计算外径(mm) 16.67 7.8 股数与每 股直径 铝股 24×2.78 钢芯 7×1.85 7×2.6 单位重量(kg/km) 549.4 318.2 制造长度不小于(m) 2000 2000 瞬时破坏力(N) 44299 43688 温度膨胀系数(10-6/℃) 19.6 11.5 弹性系数(MPa) 730

文档评论(0)

你好世界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