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诗五首导学案.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八年级语文诗五首导学案

八年级语文诗五首导学案 年 级:八年级 科 目:语文 课 题:《诗五首》 课 型:新授课 审 核: 郭立勇 制作人: 尹玉波 课 时:5课时 授课时间:2012年5月21日----5月25日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利用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读准字音,熟读并背诵全文。 2.学习课文,培养鉴赏古诗的能力。 3.研读品味,体悟诗的表现手法。 4.反复阅读,领会作者意志和情趣。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品味诗歌精炼的语言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我国古代诗歌的魅力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整体把握和感悟诗的表现手法。 难点:语感的培养和诗歌表现手法的学习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设计 一、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做点金教练“基础巩固题” 我的预习情况: 原因是: 组长签字: 监督员签字: 【课堂学习设计】 【一、导语设计】 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从《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在诗歌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不少流派,“田园诗派”就是其中之一。旧时代的一些诗人,对现实不满,退居山野,避入乡村,通过对自然景物尤其是田园风光的歌咏以抒发情怀。这类诗被称为田园诗,写这类诗的诗人也就被称为田园诗人了。陶渊明就是我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田园诗人。他与最早的山水诗人南朝宋诗人谢灵运被合称为“陶谢”。听人说美味,总不如自己亲口尝一尝来得真切。今天我们就来品陶渊明《饮酒》诗之美味吧! 【二、解题】 1.陶渊明,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他是东晋开国元勋陶侃的后代,他三次出仕,三次退隐,最后下决心走上归田之路。在东晋末年,玄学盛行的背景中,他的诗表现出一种新的人生观与自然观,反对用对立的态度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人与自然的一体性,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他共写《饮酒》诗20首,这里选的是其中的第五首。 2.据说,《饮酒》诗都是陶渊明在饮酒以后写的,但所写诗的内容不一定与饮酒的事情有关,抒写的是自己的志趣。此诗写作时间大约是作者归田的第20年(417年)。此诗写他在农村里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哲理,表达了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找到乐趣的恬适心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 【三、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听清字的读音、诗句的节拍及重音之处等等。 (2)指导背诵。 2.课文研讨。 (1)对一些重要词语及句子的理解。 ①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何“而无车马喧”呢? ②“悠然见南山”的“见”有的版本作“望”,能说说两种版本的优劣吗? ③如何理解“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两句的诗意? 3.欣赏品味。 . 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②“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4.学生质疑讨论,教师小结。 从《饮酒》诗的开头四句可以看出陶渊明当时怎样的心情? 【四、自读《行路难》】 1.解题。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这首诗是李白在天宝三载(744)离开长安时所作。诗中写世路艰难,反映了政治上遭遇挫折后,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抑郁和不平;同时,又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2.齐读诗歌,探究学习。 (1)《行路难(其一)》诗中,哪些动作反映了作者当时的内心情感? (2)李白诗中“欲渡黄河”“将登太行”是写实吗?作者为何会有这种感受的? 【五、布置作业】 背诵这两首诗。默写《饮酒》。 我的学习情况: 原因是: 组长签字: 课后巩固设计 点金教练“探究提高题” 第二课时 【课前预习设计】 一、自主背诵《饮酒》、《行路难》 二、流利朗读后三首诗 我的预习情况: 原因是: 组长签字: 监督员签字: 家长签字: 【学习过程】 一、研析《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解题。 此诗作于上元二年(761)八月。茅屋,即成都草堂,是杜甫入蜀后,在成都浣花溪边盖的一座茅屋。诗中描绘了秋风破屋,长夜沾湿的情景,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 2.朗读诗歌,注意正音,读出七言诗的节奏、重音,读出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