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区域基于gis的徐州区景观格局变化分析
基于GIS的徐州市区景观格局变化分析 摘要:以徐州市区2000年和2006年土地利用基础数据为数据源,建立景观类型与土地利用类型的对应关系。将徐州市区景观划分成农业景观、园林绿地景观、居住景观、工业景观、商服公共设施景观、水体景观、交通景观和其他景观8种类型,获得2000,2006年徐州市区景观分类图。计算出景观格局指数,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对徐州市区景观格局及其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城市化驱动下,徐州市区农业景观主要向居住景观、工业景观转移,商服公共设施景观、居住景观和工业景观的相互转移频繁;农业景观在空间上逐渐分散,其余的景观类型呈现聚集的趋势;徐州市区呈现出景观异质性程度、斑块破碎化程度和斑块复杂化程度均加强的景观格局变化趋势。
关键词:景观指数;景观格局;GIS;徐州市区
0 引言
随着我国土地调查制度的深入实施,某一区域内容[1],城市是受人类活动强烈干扰下形成的各种景观斑[2]。研究城市景观
近几年,人们对城市生态系统景观格局特征及形成[3],并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对[4-14],这些研究大多以中高分辨率GIS技术的支持下完成
徐州市地处苏、鲁、豫、皖4个省接壤区域,作为徐2000年和2006年土地GIS技术的支持下,分2000-2006年间的景观格局变化特征,可为
1 研究区概况
徐州市(33°43′~34°58′N,116°22′~118°40′E)位4个区即云龙区、鼓楼区、泉山区和铜山区的一部268.87 km2。采用的数据源分2000,2006年1:10 000的徐州市区土地利用现状矢shapefile文件。
2 景观分类
2.1 数据预处理
以ArcGIS软件为平台,对2个年份的土地利用现状2幅土地利2个2000年土地利用1984年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制定的全国土地8类,分别2006年土2002年开始实施的分类标准,将3个一15个二级类,71个三级2002年全国土地分类标准,以2006年的土地利用类型2000年的土地利用类型进行转换,建立2个
2.2 景观分类图制作
景观分类是景观格局和功能研究的基础,许多学者9类:居住景观、工业景观、道路景观、[4];李伟锋等提出按照耕地、园9类[8];曾辉等提出按水体、林地、城镇建成区、农田、果[13]。这些景观分类标准是根据研究区的实际情8种1所示,这里的土地利用类ArcGIS软件2个年份的土地利用基础数据进行处理,包2000年2006年徐州市区景观分类图(图1)。
3 景观变化分析
本研究通过景观类型转移矩阵分析徐州市区各景ArcGIS软件平台上,对徐州市区景观类型转移变化特
3.1 景观类型转移变化特征
为了分析各景观类型的转移趋向,对2个年份的景2000-2006年间徐州A(表2)2000年的第i种景观类2006年的第j种景观类型;Aij表示由2000年i种景观类型转变为2006年第j种景观类型的面积。根A可以求出不同景观类型之间的相互转移率和贡表示2000年第i种景观类型转变为2006年第j种景观类型的比例;贡献表示2006年的第j种景观类型2000年的第i种景观类型转化而来的比例。行、列合2000年和2006年各种景观类型的面积。占2000年和2006年各种景观类型的面积占总面
由表2可知,2000-2006年间,除农业景观面积减7类景观面积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29.32%减少到20.01%,减少了24.78 km2;增加最快的是工业景观,增2.9%;其次是居住景观,增长率为1.55%,园林4.15 km2,增长率为1.51%,商服公共1.32%,交通景观增长率为1.17%,其他景观和水体景观增长率均较低,分别为0.37%,0.33%。
在农业景观的转移中,23.49%;园林绿地景观转为居住景观的转移率达12.99%;居住景观转为工业景观和商服公共设施景观17.57%,12.52%,而工业景观转60.16%,10.16%,商服公共设施景观转为居住景观58.38%,12.16%,表明8.51%,交通景观转为居住景观的转移率为14.39%,其他景观转为园林绿地景观和农业景17.27%。对2006年的园林绿地景观而17.27%,17.22%;与别的景观相比,农业景观对居住景20.09%,16.19%,13.92%,12.98%,表明这些景观20.07%。
3.2 景观格局变化特征
斑块是景观的基本单元,研究区内各景观类型斑块ArcGIS软件平台上,根据景观分类图(图1),在景观类型水平上分别计算出2个年份各景观类型(PN)、平均斑块面积(MPA)、斑块密度(PD)、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目录包一便携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包二冰冻切片机包三大.doc
- 目录-大族激光.doc
- 目录-辅导工作资讯网.doc
- 目录-江苏护理学会.doc
- 目录-济南中区政府采购信息网.doc
- 目录-上海浦东医院.doc
- 目录-苏州科技局.doc
- 目录-万基控股.doc
- 目录-温州中心医院.doc
- 目前我校图书馆的两种医学电子图书目录.doc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检测) (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3讲 酶和ATP(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8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