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小儿腹泻病351例临床分析徐桂池马荆慧荆门康复医院荆门东.doc

小儿腹泻病351例临床分析徐桂池马荆慧荆门康复医院荆门东.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儿腹泻病351例临床分析徐桂池马荆慧荆门康复医院荆门东

小儿腹泻病351例临床分析 徐桂池 马荆慧 (荆门市康复医院 荆门市东宝区人民医院儿科 湖北荆门 448000) 【摘要】目的:探讨本地小儿腹泻病的病因与临床特点。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儿科收治小儿腹泻病351例的流行病学、病原学以及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51例中感染性腹泻占83.55%。发病年龄以6个月-2岁为主;男女比为1.42:l;每年11-12月为发病高峰。送检的120例标本中,检出致病菌5例,轮状病毒阳性35例。肠道症状以腹泻和呕吐为主,67.52%的病例有发热,伴有肠道外症状者占40.74%。结论:本地小儿腹泻病的主要病因为感染性腹泻,以轮状病毒或非细菌性因素为主。部分病例早期表现为发热或肠道外症状,在流行季节对发热伴或不伴卡他症状者应及时进行病原学检测,以早期明确诊断,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关键词】 小儿腹泻病;临床流行病学;病原学;临床特点 腹泻病是一组由多病因、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在我国儿童中属常见多发病,发病率仅次于上呼吸道感染,居第2位[1],被列为儿童疾病防治的重要工作内容。以婴幼儿期多见,多为感染性因素所致,饮食不当、气候变化等因素亦可引起。为了解目前本地小儿腹泻病的病原学、临床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特点,本文对我院儿科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351例小儿腹泻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儿科收治的腹泻病病例的住院病历及检验科有关病原学检查的相关记录。 1.2 病原学检测方法:根据临床特点送大便培养及药敏试验(菌株鉴定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执行);轮状病毒检测采用胶体金法,采用北京万泰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A群轮状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 1.3 统计: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处理,组间比采用X2检验。 2 结果 2.1 流行病学特征 2.1.1 一般资料:2年间本院共收治腹泻病386例,除外资料不全及住院不足24小时的病例,资料完整者共351例。全部病例均符合“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的诊断标准[2]。351例中,男206例,女145例,男女之比为1.42:l。发病年龄1个月-13岁;6个月-24个月的婴幼儿共279例,占79.49%。各年龄组的构成比见图1。一年四季均有发病,但11月和12月为发病高峰。351例的发病时间分布见图2。351例中感染性腹泻(含细菌性疾病)293例,占83.48%; 其他58例,占16.52%。急性320例,占91.17%;迁延性31例,占8.83%。 2.2 临床特点 2.2.1 肠道症状:所有病例均有大便次数与性状改变,其中稀水样便203例,占57.83%;稀便103例,占29.34%;粘液或脓血便38例,占10.83%。呕吐261例,占74.36%。 2.2.2 肠道外症状:351例中有发热表现者237例,占67.52%。有脱水表现者214例,占60.97%;其中轻度100例占脱水者的46.73%、中度114例,占53.27%。有5例发生惊厥。伴有流清涕、咳嗽者143例,占40.74%。67例进行过X线检查,提示支气管炎和肺炎者44例,占12.54%。 2.2.3 发热与肠道症状出现的关系:2009年10月发现部分腹泻病患儿在发热3-4天后始出现呕吐、腹泻等肠道症状。为此,我们对所有住院病例发热与肠道症状出现的时间关系进行了观察。2009年11月至2010年2月及2010年10至12月共观察237例,其中有发热表现者171例,占72.15%;发热病例中高热99例,占发热病例的57.89%。与同期未住院观察的门诊病例185例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观察组中的发热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观察组(36/185)(X2=3.99,P0.05)。其中先发热者96例,占56.14%;先出现消化道症状者18例,占10.53%;同时出现或关系不明确者62例,占36.26%。237例中伴有流清涕、咳嗽者107例,占45.15%。 2.3 病原学检查 351例中,120例进行了病原学检测。49例进行了大便细菌学培养,其中阳性5例,阳性检出率10.20%(4例福氏疾病杆菌、1例类志贺凝单孢菌)。2010年开展轮状病毒检测,送检标本71份,占该年度住院腹泻病患儿的35.86%(71/198)。其中阳性35例,阳性检出率49.30%。 2.4 治疗与转归 入院后的主要治疗方法为液体疗法、继续饮食、肠粘膜保护及微生态疗法等。163例使用过抗菌素,占46.44%。其中6例具备明确的应用指证;48例为具备经验性应用指证。先出现发热的96例均使用过抗菌素。全部病例均治愈或好转出院。 3 讨论 3.1 小

文档评论(0)

wangsu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