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预防接种免疫学基础文集
预防接种的免疫学基础(一)
微生物包括三大类群:真核细胞类有原虫和真菌;原核细胞类有细菌、立克次氏体、衣原体、支原体、螺旋体和放线菌;非细胞类有病毒和类病毒等。它们广泛分布在自然界,大多数与人类生活、食品和工农业生产有密切关系,极少数能引起人和动植物病害;故称为病原微生物。
病原微生物从患病机体中排出来,可污染食物、水源、尘埃,也可通过昆虫携带或接触病畜传染给健康人引起发病。由于病原微生物可以在病人与健康人之间,通过各种方式,直接或间接传播,所引起的疾病有传染性,故称此类疾病为传染病。
现代传染病概念,既包括由特异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可造成流行的传染病,如霍乱、麻疹、鼠疫和病毒性肝炎等,也包括由条件(机会)致病菌引起的感染症,如大肠杆菌引起的腹泻,术后伤口感染和烧伤病人的创面感染,新生儿破伤风,肉毒食物中毒和毒蛇咬伤中毒等。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有35种之多。
病原微生物不但种类繁多,而且生物学特性多种多样,其致病性和侵入途径各有不同,有的可从皮肤或破伤处侵入,有的通过空气由呼吸道感染,有的通过食物和饮水经胃肠道感染,还有的通过性生活从泌尿生殖道侵入。病原致病力弱、数量少或途径不适宜时,往往形成隐性感染或较长时间的潜伏感染;病原致病力强、数量大并且途径适宜时可呈显性感染或急性发病。
病原微生物通常具有病原性和抗原性双重特性,病原性是由微生物的英膜物质、粘附因子、毒素与毒性酶等决定的;而抗原性则是由微生物的异种性、大分子胶体性、复杂的分子结构和立体构形,以及特异性的化学基因(抗原决定簇的性质、数目及空间构形)等决定的。病原微生物在引起机体感染发病过程中,引发一系列病理生理反应;与此同时,也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一系列细胞和体液免疫应答。
二、免疫和免疫应答
机体有一个同其他系统一样的独立的免疫系统,机体的免疫系统有识别自己组织和异己物质的能力。并有自我保护和排斥异己的功能,免疫是指机体表现这种功能的一系列生理和病理反应。以往只把免疫看成是一种抗传染免疫保护作用,是机体对病原的不感受性。现代免疫学观点认为,免疫是复杂的生理和病理活动过程,免疫反应既有对自身有利的一面,也有对自身有害的一面,人工免疫要尽力避害趋利。免疫学是预防接种的理论基础,预防接种工作人员必须充分了解免疫学基本知识,尽力达到有利无害的目的。
机体免疫功能在正常情况下,表现有三大作用:(1)防御作用,能消灭病原微生物,中和体内毒素;(2)稳定作用,清除体内衰老的和被破坏的细胞;(3)监视作用,监视和清除体内突变细胞。但是功能失调,如反应性过高可出现变态反应,或者出现自身免疫病;反应性过低表现为免疫缺陷症,也容易发生恶性肿瘤。
免疫系统的发生、发育与生物的系统发育和个体发育有关,高等动物较低等动物的免疫系统健全,免疫功能完善;成年人较婴幼儿免疫系统健全,功能完善。人到老年,免疫功能同其他生理功能一样逐渐衰退。成人机体的免疫系统在正常情况下,接种疫苗的免疫应答取决于三个方面。
1.机体方面
机体免疫系统是产生免疫的基础,抗原是产生免疫的根据,使用方法则是产生免疫的条件。机体的主要免疫器官有骨髓、胸腺、脾脏和淋巴结;免疫活性细胞有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包括胸腺淋巴细胞和骨髓淋巴细胞(T、B)]、自然杀伤细胞(NK)等。免疫反应包括非特异和特异性两类,两者又是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机体的防御机制首先是非特异免疫反应清除异物,经过吞噬细.胞吞噬、消化、降解病原体,释放出抗原决定簇,与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Ⅰ类或Ⅱ类分子结合后,为T、B细胞所识别,此为感应阶段;免疫活性细胞被抗原刺激激活以后,迅速进行分化、增殖,形成各类致敏T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B淋巴细胞以及记忆淋巴细胞,此为反应阶段;当各类致敏淋巴细胞再次遇到相同抗原时,各类致敏细胞释放各种细胞因子、抗体水平迅速升高,表现机体的高度免疫功能,此为效应阶段。抗原量过大或抗原持续刺激时,反可造成对机体损害。
由于种属关系,各种动物之间或动物与人体之间的免疫应答又有较大差别,动物试验模型各异,对动物有效的疫苗对人不一定有效;反之亦然。即使是在同一个体的不同发育阶段,其产生的免疫应答也有差别。一般来说,婴儿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出生后3个月IgM抗体只有成人的50%,IgG抗体产生更低,分泌型抗体(SIgA)到1岁时只有约3%,至12岁时才能达到成人水平。婴儿主要靠母传抗体维持自身免疫力,能通过胎盘的母体抗体只有IgG,在出生后6-8个月已消失殆尽。1-3岁幼儿的屏障能力最差,淋巴结发育尚未成熟,血清补体含量较低,免疫功能不足,此时最易发生感染和感染后扩散,应该按儿童免疫程序及时给予预防接种。
2.抗原方面
抗原的性质和质量直接影响免疫应答。细胞内抗原如结核杆菌、伤寒杆菌、布鲁氏菌以及各种病毒和各种活疫苗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