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手法要素
手法的要素 一 手形 手形:手法操作时,手需保持的形状。应自然协调。 1. 自然手形:手指自然伸直或屈曲,如掌摩时五指自然伸直,掌根击时五指自然屈曲。 2. 特殊手形:如滚法时半握拳状手形、点穴的叠指状手形。 3. 要点:腕手部各关节放松,自然协调,避免僵硬。 二 着力部位 着力部位:手法操作时,接触治疗部位的部分或力点处。 1. 面积小:如单指或食中环指指端、小鱼际掌根等,其力度深、刺激强、准确度高,多用于痛点、穴位或病位深者。 2. 面积大:如食中环指指腹或全 掌,其力度浅,刺激温和,多 用于病位浅表者。3. 要点:手法操作时,施术者的 意念应集中于着力部位。着力部位 小时,应避免手法力度生硬,刺激 过强。着力部位大时,应避免着力 部均匀和力度飘浮不实。 三 力度 力度:手法作用力的轻重或浅深。 1. 轻度:手法的作用力仅达皮部,如摩法,推法,擦法。 2. 中度:手法的作用力达肌肉表层或中层,如鱼际揉,掌揉。 3. 重度:手法的作用力达肌肉深层或骨 膜,如点穴,拿法,滚法。4. 要点:力度应均匀柔和,避免轻重不 一或生硬粗暴。力度轻时应吸定治疗 部位,避免飘浮。力度重时应保持柔 和,避免生硬用力。力度的训练应在 放松,入静,积意志于着力部位的状 态下,自然协调操作,逐步生力,化力 为劲,练出功夫。 四 速度 速度:指手法作用力的快慢或一分钟内手法操作的次数 1. 和缓:每分钟70~80次。接近成年人正常心脏搏动速度,有利于条达气血,为调节类手法常用的速度,如滚法,揉法,拿法。 2. 快速:每分钟100次。力度轻,作用 浅表的手法速度宜快,可增加刺激量, 能推动经气循行,祛散邪气,如推法, 擦法。3. 慢速:每分钟50次。力度重,作用深 透的手法速度宜慢,否则会惊扰气血运 行,如点穴,按法。4. 要点:和缓者宜静。快速时不宜散 乱;慢速时不可中断。 五 方向 方向:手法作用力的方向 1. 单向:由近端向远端用力,如分筋,理筋;顺或逆时针方向,如摩法,揉法。 2. 双向:为往返方向用力,如滚法,擦法。 3. 要点:单向操作,顺经络走行或顺时针走行为补,反之为泻。双向操作,为平补平泻,有调节作用,如滚法。 手法练习原则 缓急去躁、潜心修炼 一 身形自然,气息调匀,关节放松,手随 意动, 法从手出。 二 手形准确而不僵凝。 三 着力自然而不飘浮。 四 速度缓慢而不间断。 五 从无力练至有力。 六 从生硬练至柔和。 七 从散乱练至均匀。 八 化力为劲、练出功夫。 手法的种类 一 按手法作用力性质分 1. 摩擦类手法 (1)作用力:主要是摩擦力,方向相反,互相平行的一组力。 (2)种类:摩法、推法、擦法、搓法。 (3)力度:力度轻,仅在体表皮部,忌按压。 (4)作用:推法疏理皮部经络而散风邪;摩法、擦法、搓法温养皮部经络而产生温养效应;均能刺激植物神经末梢而调节内脏功能。 2. 按压类手法 (1)作用力:按压力。 (2)种类:按法,点发,滚法,拍击法。 (3)力度:力度重,肌肉中致深层。忌飘浮不实。 (4)作用:行气止痛,舒筋活血。使组织产生横径向的变形与复原。 3. 牵拉类手法 (1)作用力:牵拉力,可分单向及多向牵拉。 (2)种类:摇法,扳法,抖法。 (3)力度:均匀柔和沉稳,忌生硬粗暴。扳法应用脆劲。 (4)作用:整复筋位,松解粘连。使组织产生轴向变形及复原。 4. 复合类手法 (1)作用力:具有两种以上的作用力(牵拉力、按压力)。 (2)种类:揉法,拿法,弹筋,分筋,理筋。 (3)力度:中至重,忌飘浮及生硬。 (4)作用:行气舒筋,散结解挛。 二 按手法作用力方式分 1. 舒筋手法:手法的作用力直接作用在筋上的手法。 2. 运筋手法:手法的作用力通过关节活动间接作用在筋上的手法。 3. 镇定手法:手法结束时不立即放松手法力量,停留片刻,以增强疗效。可用于舒筋手法的点穴、分筋,运筋手法的扳法等。 手法的五种效应 一 温热效应 1 定义:指手法在治疗部位产生的温热感。 2 机制:手法的机械能——摩擦生热—— 转化为热能。 3 手法:除摇法、扳法、抖法外的各种手法均能产生,但强弱深浅不同。 4 种类: (1)浅层温热效应,热感位于皮肤及皮下浅层,由作用力位于皮肤的手法所产生,如摩法、擦法、拍击法。 (2)深层温热效应,热感深达肌肉、关节腔,由作用力位于肌肉层的手法产生,如揉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一模)2026届大湾区普通高中毕业年级联合模拟考试(一)数学试卷(含答案).pdf
- 延世韩国语单词第一册.pdf VIP
- 张佩兰溶栓讲稿课件.ppt
- 实验室生物安全程序文件.docx VIP
- 子公司治理制度.docx VIP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分一分与除法》大单元教学方案.docx VIP
- 2025出生医学证明管理培训.pptx VIP
- 2025年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称钩驿镇选聘村干部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2025广东惠州市龙门县平陵街道招聘村“两委”干部储备人选16人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GB50345-2012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