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 概 述
1.1项目背景
1.1.1 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XX县XX乡客运站
项目建设性质:新建
项目建设地点:XX自治县XX乡
项目建设主管部门:XX自治县政府
项目建设单位:XX自治县交通局
1.1.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l、XX乡客运站是连接各条公路客运网络的重要节点和关键点。
XX乡是XX自治县的重乡之一,政治、经济、文化活跃,境内有待于开发的黄鹤营风景区,是通往西秀区、长顺县及板当镇、猫营镇的主要通道,处于较为优越的地理位置,XX乡客运站能与其他待建的乡镇客运站有机地连接起来,发挥更大的功能作用。
2、XX乡客运站是保障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
XX自治县境内及XX乡内矿产资源、旅游资源、农业资源较为丰富,组合良好,具有极大的开发潜力和综合开发价值。XX乡客运站建成后,将对开发XX各种资源,尤其是对开发XX乡矿产、旅游等资源,加快XX产业进程,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3、是促进城镇综合管理和规范客运市场管理的有效措施
因XX乡是通往XX区、XX县及XX镇、XX镇的主要通道的主要通道,客流量较大。由于没有车站,旅客和货物上下都是在路边、街上进行,安全隐患和交通堵塞现象较为严重,给城镇管理方面带来诸如交通、环保、卫生等方面的问题。XX乡客运站的建设,不但对规范XX城镇管理,净化城镇、减少噪音、缓解交通堵塞现象起到重要作用,而且对客运车辆拓展路线,推动交通运输业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4、能解决XX乡群众出行难的问题
随着XX经济贸易进一步发展;群众外出人数的进一步增多,将进一步刺激运输业的发展,XX客运站的建设,能有效地解决XX乡片区群众出行难的问题,能更好地服务于外出和到XX旅游、投资开发的客商。
综上所述,XX客运站的建设,是解决XX县经济社会和客运市场发展瓶颈问题的有效措施,该项目的建设势在必行。
1.1.3 项目研究过程
我公司于2012年8月在接到委托函后立即开展工作,成立了《XX县XX乡客运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小组,在XX县进行了一系列的国民经济发展现状调查及城镇远景建设发展规划、现有客运站及载人停靠点状况等其它相关内容的资料搜集,对该项目的概况、市场需求及目标功能、建设标准和规模、站场选址、工程地质、水文、建筑材料供应以及料场分布等进行了实地踏勘工作;并且听取了县交通局、建设局、规划局等部门及有关单位关于该项目的意见,在此基础上按照《公路运输站场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试行)公路运输站场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试行)))1.2 主要研究结论
1.2.1 项目建设条件
1.项目选址
项目选址位于XX乡,车辆进出和旅客乘坐极其方便,选址符合城市规划的总体交通要求,且具备水源、电源、消防、通信、疏散及排污等条件,是建设XX客运站的理想场地。
2.工程地质和水文情况
拟建地址地形平缓,无不良地质现象,地基土强度较高,适宜建筑;场地地势较高,排泄基准低,总体地下水水位较深,浅部含水量较小,因此,地下水对施工及地面建筑影响极小,场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系数为0.05,属中软场地土,属II类建筑场地。
3.市政配套设施
1.供水方面:XX乡安装有自来水系统,能够满足乡镇生产、生活用水,能够确保正常施工用水。
2.供电方面:乡镇现有电力完全能够满足项目建设的需要。
3.交通、通信方面:项目选址紧邻公路,交通便利,水、电、建材能便捷的通入施工现场。另外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无线网络覆盖全乡,通信保障条件良好。
4.建材供应方面:项目建设所需各类建筑材料,均可从当地建材市场购买,或从临近的县市调运,供应有保障。
1.2.2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项目市场定位
XX县XX乡客运站按照国家四级车站标准设计,定位为今后XX乡的公路交通中心)
第二章 市场分析与需求预测
2.1项目外部环境发展及趋势分析
2.1.1 外部环境发展现状
自然概况:XX县是国家重点扶贫开发县,位于XX省西南部,属市所辖,该县地势北高南低,地处东经1055′至10629′,北纬2521′至2603′之间,以山地为主,属喀斯特山区地貌,1681米,最低63米,属于高原的丘陵过渡地带的中低山盆谷地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冬无严寒,温暖干燥;夏无酷暑,雨水充沛;春季多晴少雨,气候宜人;秋季天高云淡,景色迷人,是不可多得的常年旅游。该区东邻,南接,西连,北壤,国土面积228平方公里,占XX省国土面积的129%,全县共有18个民族,其中世居民族有苗、布依、瑶、仡佬、侗、彝、壮、回族等民族,人口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占全县总人口的。在少数民族中,苗族占全县总人口的3,布依族占全县总人口的236%。全县辖5镇7乡,223个行政村,5个居委会。
水能资源:县境内的河流属珠江流域,分属XX河、XXX两个水系。红水河水系面积1469平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