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论学与文.ppt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孔子论学与文

《论语》选读 前 言 一、孔子的家世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孔子的祖先是殷人后裔,宋国的贵族。孔子的七代祖正考父辅佐过三位宋国的君主,是一位有名的贤大夫。孔子的父亲叔梁纥是鲁国的一名武士,勇力过人,凭借战功被封为陬邑大夫。孔子三岁丧父,十七岁丧母。孔子有一个儿子,名鲤,字伯鱼。 《论语》选读 一、孔子论学 1.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译文: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从中能有新的领悟,就可以作老师了。” 解说:孔子主张老师应当具备于旧闻中开悟新得的能力,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融会贯通,时有所得。 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译文:孔子说:“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危险了。” 解说:孔子强调学习与思考要结合起来,只偏重其中一个方面都将终无所获。 3.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译文:孔子说:“子路,我来教给你什么是求知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知道’。” 解说:人类的认知是有限的,只有承认这种有限性,才能真正地去求知。 4.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 译文:子贡问:“孔文子凭什么给他的谥号是‘文’呢?”孔子说:“他做事快捷,头脑灵活并且喜欢学习,不认为向地位、知识不如自己的人请教是有辱身份,因此用‘文’做他的谥号。” 解说:古代谥法有“学勤好问曰文。”聪敏的人通常不好学,地位高的人多以下问为耻。孔文子敏而能好学,尊而能下问,实属难能可贵。 5.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述而》) 译文:孔子说:“以道为志向,以德为据守,以仁为凭依,涵泳于礼、乐、射、御、书、数六艺。” 解说:这章说的是为学之法。道、德、仁、艺,学者于此四者须辨明先后、轻重、本末、内外,从而养成理想人格。 6.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译文: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值得我取法的人。选择那些优点而学习,对照那些缺点来改正自己。” 解说:孔子认为应当采取谦逊的态度,随时向他人学习。 7.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泰伯》) 译文:孔子说:“以《诗》为兴起,卓立在礼,完成在乐。” 解说:这章说的是学习的次序。孔子重视《诗经》及礼乐的教化作用。 8.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泰伯》) 译文:孔子说:“求学好像赶不上一样,即便如此,也还是怕失去。” 解说:孔子非常重视学习,这句话表明了孔子对待学习极其迫切的心态。 二、孔子论仁 1.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学而》) 译文:孔子说:“满嘴好听的话,满脸讨好的神色,这种人,仁德是很少的。” 解说:外在容色和语言过度修饰、华丽,往往缺乏真诚。孔子强调仁作为一种心理及情感,应当发自内心。 4.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述而》) 译文:孔子说:“仁离我们很远吗?如果一个人想要达到仁的境界,仁就会来的。” 解说:孔子强调人的主动选择,主张把仁作为志向,有意识地培育仁的情感。 解说:仁不是人与生俱来的情感,人需要有意识地对自然的人性加以约束,克制,需要在言行举止上时时以礼做为要求,才能达到仁的境界。礼是外在言行的规范,是达到仁的一种途径。仁是由人自己决定的,具有实践品格。孔子强调在人生实践中达到仁的境界。 6.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颜渊》) 译文: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说:“关爱他人。” 解说:仁首先是一种对待他人的态度和情感,最后落实到行动上。 * * 二、孔子的生平 孔子大约二十岁之前,做过季氏的委吏(管仓库)和乘田(管理牛羊)。 孔子三十岁左右收徒讲学,一生授徒三千余人,其中贤德的弟子有七十二位。 孔子三十五岁时到过齐国。 五十一岁时被任命为鲁国的中都宰,相当于县长,一年后被提拔为司空,管理国家工程建筑事务,不久,被任命为大司寇。大司寇是国家最高司法长官,管理刑狱、纠察等事务。 公元前500年,齐国和鲁国在夹谷举行会盟,孔子担任司仪。他以礼责备齐侯,并取回从前属于鲁国的三处地方的田亩,取得外交上的胜利。 孔子主张“堕三都”,即拆掉鲁国权贵季氏、孟孙氏、叔孙氏三家的都邑,但最终没能完全成功。 孔子五十四岁时离开鲁国,带着几十名学生周游列国。孔子到过卫、曹、宋、郑、陈、蔡、楚各国,历经坎坷,六十八岁时从卫国返回鲁国。 孔子晚年致力于整理古代文献。 三、《论语》简介 《论语》这部书记录了孔子(前551-前479)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之间的谈话,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纂而成。《论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