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列克谢耶维奇面对苦难的复调悲语.PDFVIP

阿列克谢耶维奇面对苦难的复调悲语.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阿列克谢耶维奇面对苦难的复调悲语

A30 文匯副刊讀書人 ■責任編輯:尉瑋 ■版面設計:謝錦輝 2015年10月12日(星期一) 「我不知道我應該說什麼故事──關於死亡還是愛情?也許兩者是一樣的?我該講哪一種? 我們才剛結婚,連到商店買東西都還會牽手。我告訴他:『我愛你。』但當時我不知道自己 有多愛他,我不知道……我們住在消防局的二樓宿舍,和三對年輕夫婦共用一間廚房,紅色的 消防車就停在一樓。那是他的工作,我向來知道發生什麼事──他人在哪裡、他好不好。 那天晚上我聽到聲響,探頭望向窗外。他看到我就說:『把窗戶關上,回去睡覺。反應爐失 火了,我馬上回來。』 我沒有親眼看到爆炸,只看到火焰。所有東西都在發亮。火光沖天,煙霧瀰漫,熱氣逼人。 他一直沒回來。 …… ──露德米拉.伊格納堅科,已故消防員維斯里.伊格納堅科遺孀」 (《車諾比的悲鳴》) 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尉瑋 圖:資料圖片 阿列克謝耶維奇阿列克謝耶維奇 面對苦難的復調悲語面對苦難的復調悲語 2015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斯韋特蘭娜.阿列克謝耶維奇的名 字,對許多人來說十分陌生,但她的著作《車諾比的 悲鳴》(內地也譯作《切爾諾貝利的回憶:核災難口述史》)卻曾經觸 動不少人的心靈。她新聞專業出身,擅長紀實寫作,往往通過翔實的採 訪,把受訪者的聲音匯集在一起。這些來自第一現場的親身敘述,把歷 史片段中面目模糊的個人重新點亮,每一把獨特的聲音都成為刺入苦難 現實的鋒利刀刃。瑞典文學院對她的頒獎詞,也正強調了她作品中的 「復調」特質。 旅俄翻譯家孫越,認為阿列克謝耶維奇其人其作都有「與別不同之 處」,她的創作與時代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 由女性角度批判戰爭 阿列克謝耶維奇1948年出生於烏克蘭的斯坦尼斯拉沃夫,父親是白俄 羅斯人,母親是烏克蘭人。父親退伍後,一家人才遷往白俄羅斯。高中 畢業後,阿列克謝耶維奇做過教師和記者,後來又在明斯克大學學習新 聞專業。 「赫魯曉夫在蘇共二十大否定了斯大林後,蘇聯文學進入了1956年至 1966年的黃金十年,許多一線作家就是這時誕生,但這十年中並沒有 她。」正如孫越所說,出生於1948年的阿列克謝耶維奇並沒有趕上蘇聯 文學的高峰時期,她的第一本代表作《戰爭中沒有女性》(也譯作《我 是女兵,也是女人》)出版於1985年,但旋即引起了注意。「阿列克謝 耶維奇是學新聞出身,在她1990年前創作豐盛的時期,很強調新聞、報 刊通訊的特點。《戰》一書的走紅與她的學習方向、當時蘇聯對二戰的 報道和觀點有很大關係。」 在《戰》一書中,阿列克謝耶維奇採訪了數百名參加過二戰的女性, 記錄了戰場上的真實故事。這些女性眼中的戰爭,有着和男性截然不同 的痛苦樣貌,讀來令人震撼。孫越認為,阿列克謝耶維奇記錄戰爭的角 度和方式和當時的主流論述十分不同。當時的蘇聯官方,所推崇的是蘇 聯現實主義文學的創作方法,「遵照高爾基1934年所提出的創作標準, 要直接描寫社會主義現實、價值觀和意識形態。如《這裡的黎明靜悄 ■■阿列克謝耶維奇阿列克謝耶維奇 路透社路透社 悄》的作者瓦西里耶夫等著名作家,都嚴謹地遵從這種社會主義現實主 義。」記者出身的阿列克謝耶維奇卻採用了截然不同的敘述方式,用女 性的眼光、第一現場的報道,為讀者展現了當時新聞中少有看到的鏡 龍應台: 頭,描繪出白俄羅斯在戰爭中所遭受的創傷,也觸及到一些蘇聯迴避報 道的戰爭面向。 「然而在當時蘇聯的體制下,她無法將個人的價值觀明確表達。」孫 阿列克謝耶維奇 越指出,「比如她作品中的女性思想。她認為戰爭毀滅人類,首先也摧 毀女性。象徵着美麗與母性的女性,在戰爭中成為犧牲品,就算成為戰 士,也要付出犧牲。她想要表達的其實是,即使是為了正義,戰爭也是 多重身份獲諾獎認可 醜陋而殘酷的。其終極想探討的,其實是人的生與死—生的意義何在? 難道活着就

文档评论(0)

shaofang0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