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制器尚象对宗教文化辨别作用
制器尚象对宗教文化辨别作用
在强调偶像的宗教中,宗教的神圣需要向民众传播,而诉诸视听等感觉层面就需要营造神秘的气氛。因此,宗教传播中的一个最常见的特点就是形象的神秘感,这种神秘感需要依靠多种方式才能实现。如造型的神话,建筑的设计,装饰的夸张与离奇,色彩明暗的布置等。和世界大多数民族一样,中国原始崇拜是视觉文化形象的主要来源,图腾、膜拜、祭祀等大量视觉形象,成为视觉文化的萌芽,也是宗教文化形象的最初形态。当然,这种以神秘感为基本特征的文化识别亦伴随宗教变迁而变化。本文主要探讨在古代中国影响较大的佛教和道教在“制器尚象”的设计思想引领下的宗教文化识别传播的影响及其表现特征。
一、中国宗教文化识别传播与“制器尚象”的关系
“制器尚象”是郑樵的造物设计思想,是中国造物设计传统的特色之一,主张通过对自然事物形状的模仿,将器型作为一种象征符号,引起人们对自然的联想,对“道”探求的渴望。亦即通过器物的象征功能,使设计成为连接文化与器物的纽带。宋代文人在人与物的关系上,有独到的见解。他们从自己对生活日用的体悟出发,对人与物的关系,对物的认识提出自己的观点。郑樵主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身体力行。他认为上古礼器的作用不单是为了祭祀,而且有象征意义,这和《易传》中提出的“观物取象”的命题有相似之处,“取”就是在“观”的基础上的概括、提炼和创造。“观”和“取”都离不开“象”。“制器尚象”要尚“象”,象源于物,则需要通过“观物”而取万物之象。把大自然与社会事物和现象作为“观”的对象,作为创造的原型,并且,“观物”的目的不是简单的照搬“物”本身,模仿“物”的物理性状和属性,而是“取象”,捕捉“物”的整体形象和内在规律。如果说“观物取象”是制器的第一层次,那么,“象形取意”造型则是第二层次,即打破自然物象的束缚,按照从“形”取来之“意”重新塑造物之形。一般认为,器乃物的统称,指一切具有形体的存在者,既包括自然物也包括人工器具。“器”与“道”相对,是否具有客观存在的形式乃是道器区分的重要依据。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泉和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哲学与哲学思辨的要素。“器”则成为解读和传承宇宙间万物之“道”的载体。道家文化是真正的本土文化,是上层正统与下层异端、士大夫雅文化与民间俗文化融于一体的整合文化。道创导了中国人的思想基础、生活方式、传承习惯和性格素质,决定中国人的意识形态以至行为模式。而佛家强调转世和轮回,将人们导入“真、善、美”的境地,影响到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在中国宗教文化识别里,佛教和道教的很多形象已经被看作为幸运祝福的符号。在艺术形式上具有亲切、活泼、多样、感人的造型特点和蕴藏喜庆吉祥、福寿平安等文化内涵,备受人们的尊崇和喜爱。宗教文化识别传播中所讲究的“器的象征性”观念或许从形象、图腾、符号的创制中找到相关的印证。中国宗教文化识别形象之所以历千年不衰被人们传承,源于它根植于民众普遍的图腾观念与审美心理需求。由古人的“观象制器”到宗教文化中用“器”来传播精神理念的发展标志着人们认识上的一个飞跃,它不但使人类从万物有灵中发展了自己的崇拜神,并以此为核心建立起了部落成员间巩固的统一联盟,结成强大的整体力量使其具有与大自然抗争的进步意义。如中华民族的图腾龙在古代思想里能够兴云布雨,云的形象寄托着人们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心愿。随着历史的变迁,龙的形象代表着华夏民族,成为了中华炎黄子孙的象征和精神支柱,这种精神力量,使得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文化之林中独树一帜。因此,宗教文化识别传播中“制器尚象”的意义在于:它是鼓舞和激励人与大自然进行顽强搏斗,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柱,也自然成为人类原始美的对象而备受崇拜。跨越时空与国界,冲破语言障碍与肤色局限,宗教文化识别成为传播文化、增进友谊、扩大影响的文化大使。
二、“制器尚象”造物思想对中国宗教的文化识别的影响
郑樵认为越是“制器”能力有限的时代,人们赋予“器”的意思就越丰盈。因此,他提出一个关于器物设计和制造方面的重要问题,即它的象征性。①在宗教文化识别传播中运用人物、走兽、花鸟、器物等形象,通过借喻、比拟、双关、象征及谐音等表现手法创造的美术形式,注入了寓福吉祥、驱邪避灾之意,它符合人们共有的追求祥和、康泰、喜庆的审美理想和情感需求;以物寓意、物吉图祥,主题突出,构思奇特,极具装饰美感,集中表达了人们健康向上的进取精神和美好心愿,所以古今中外被人类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与喜庆场合之中。中国宗教文化识别具有传统悠久特性和浓厚民族民间文化根源,它是各种视觉艺术发展的推动力。《系辞传》中有这样两段话:“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则物宜,是故谓之象。”宗教中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