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城民间小曲探究研究
古城民间小曲探究研究古城小曲的表演形式多样,根据曲目段子的不同可采用独唱、弹唱(说)、对唱、齐唱、说唱、走唱等形式,表演时往往有乐器伴奏,形式多样。器乐伴奏的功能主要是烘托唱段的气氛,而唱家子的行腔则各有千秋。古城小曲以汉族农耕生活为基础,广泛流行在新疆沿天山一带的汉族聚居区,反映着多种文化交融的深厚内涵,体现着新疆汉族文化传统,是研究新疆汉传统文化、语言、诗歌、文学、音乐等各类艺术发展史的重要依据。
小曲的种类
古城小曲,内容丰富,种类繁多,目前常见的有:劳动歌、时政歌、生活歌、情歌、历史传说歌、儿歌等等。古城小曲在奇台人的心目中,是一种血浓于水的关系,它作为一种民间文化,已深深地渗透在人们的根脉之中,它与新疆地方语言一样,是新疆博大精深的汉文化的集中而独特的表现。我们知道,一种自成体系的地方语言和地方剧种的形成,绝非一朝一夕,而是一个相当漫长而又相对稳定的进化过程,是一个经历了创立、吸纳、融汇、完善的过程,经历了由民间到舞台再更广泛地回落民间的发展阶段。新疆,特别是天山北麓东起哈密、巴里坤,西至伊宁、察布查尔,都有小曲子在民间传唱,特别是 20 世纪 20-30 年代,古城小曲被搬上舞台,一下子走红了乌鲁木齐和作为“旱码头”商业重镇的古城奇台。
奇台有一位古城小曲的传唱人浑号叫“要命娃”的侯毓敏老人,他自打懂事起,就对小曲子很上心,说不上是天赋还是缘分,只要听到小曲子那动听悦耳的旋律,就心跳不止,侯毓敏 14 岁出师,由于扮相俊美、唱腔婉约、动作娇巧,登台以后,像一颗明珠照亮乌鲁木齐的戏剧舞台,由古城人演唱古城小曲给古城人看,便有一种词熟耳详的感觉。
由于奇台县是多民族地区,古城小曲子深受汉、回、锡泊族群众的喜爱,就连不少并非同一个语种的维吾尔族同胞,不仅喜欢,还学着唱,一些乐手用唢呐和热瓦甫把“采花”、“小放牛”等曲调弹奏得惟妙惟肖,有滋有味。同时,一些少数民族的优美曲调被逐渐吸纳到新疆曲子中,比如有的剧目中,小曲子艺人把下列维吾尔曲调加进去,“黄酒四两白酒四两,羊羔肉你打上/你不吃肉我不喝酒,咱们是啥朋友”。还有如:“那里来的骆驼客/唉一呀吗吆/古城子来的骆驼客/唉一呀吗吆 ”不仅这样,他们还创造性地使维语和汉语巧妙搭配,浑然天成,收到很好的戏剧效果。
古城小曲在民间有非常深厚的根底和旺盛的生命力,解放前,在奇台,上至山区,中至平原,北到湖区,几乎每个村落都有小曲子自乐班。好家子比比皆是,好唱家子比比皆是,好唱家子好拉家子不乏其人,上山七户一带的潘老大(潘世雄)、范洪、王金、王忠林(老校长)、东塘一带的潘生芝、李生秀、张浩杰、李兴成、洪水坝二畦的张森林、祺成寿、潘生金。家住城区的“歪脖子”经常走村串户地演唱,挣一口饭钱,但所有民间自乐班,都是为了乐呵,是义务奉献。
以上列举的都是比较有名的,其实奇台的老新疆人张口都能唱几段曲子,下二囤有一位麻脸老婆子,行走骑一头驴,怀抱一把三弦,自弹自唱,无人可比,不过这些人大多已经作古。每年一到地净场光的秋季,庄稼人就要给娃娃们办婚事。婚事讲究烘房,拉家子唱家子聚在一起,一唱就是几天几夜。多的时候是坐场子,有的时候也用行头,不过古城小曲子行头简单,乐器也不复杂,一把板胡,一把四胡,一杆三弦,再配一支笛子,就是很棒的乐队了。武场面一般很少用,有一个甩子一副瓦子就是很好的打击乐器了,有段顺口溜很形象:“一个驴儿两支筐,一把大刀两杆枪,七紧八慢九消停,搭个台子就能唱。”这就是古城小曲子行头戏箱简单化的写照。所有行头一只驴驮,二人搭台子也能唱,到户儿家演唱,大多数人家的住房结构是一个通间,一个套屋,冬天天冷的时候套屋里化妆,外屋里演唱,观众们坐在通间大炕上看戏。要多自在有多自在,坐唱就更简便了,拉的唱的炕上坐,谁想唱便谁来唱,可以是一人一个角子,也可以是一人双角,拉胡胡弹弦子的也担任角色。有的曲调,群众还给接音,比如(大连相)曲调,主角唱完词在拉过门的时候,群众齐声念唱过门:“沙子花儿开呀一朵莲花咿呀呦嗨”(岗调)。
可见,古城小曲就在古城老百姓的生活中,它的剧情贴近生活,引人入胜,剧词诙谐幽默,通俗易懂,曲调优美婉转易学易记,笔者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迎来一个古城小曲子姹紫嫣红的新时代。
本文作者:蒋雪 单位:新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