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铉入宋后文学创作风格研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徐铉入宋后文学创作风格研究

徐铉入宋后文学创作风格研究本文作者:魏玮 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中国文学史》在评价徐铉等人入宋后的文章时有这样一段话:“宋初文人多数是从五代十国入宋的徐铉、刁衎原是南唐的词臣。他们入宋以后的散文仍多为骈体,风格浮艳。”[1]笔者认为,这段话中对徐铉入宋后文章的评价有如下两个问题是值得商榷的: 一、徐铉入宋后的文章是否多用骈体? 《全宋文》载徐铉文二十三卷,其中大部分都是入宋前所作。根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所载,徐铉有《骑省集》三十卷,“陈氏称其前二十卷仕南唐时作,后十卷皆归宋后作。今勘集中所载年月事迹,亦皆相符。”笔者根据这一记载在《全宋文》中整理出徐铉文集后十卷文章共68篇,加之其文集中虽未选,但明显标注写作时间为入宋后的文章5篇,得出徐铉有73篇文章应确为入宋后所作。按照王力先生《古代汉语》中文章的分类方法,徐铉73篇文章大致可分为9类,其中论辩类4篇、序跋类9篇、奏议类3篇、赠序类5篇、碑志类29篇、杂记类11篇、箴铭类1篇、颂赞类4篇、辞赋类2篇,另有5篇连珠词。其中箴铭类、颂赞类、辞赋类文章共7篇,为韵文,按照常例不归入骈体文之列。论辩类、序跋类、奏议类、赠序类文章共21篇,均为散体文。剩余碑志、杂记共40篇。每篇文章兼有散句和骈句。笔者将这40篇文章骈句高教版《中国文学史》认为徐铉入宋后的散文仍多用骈体,那么徐铉入宋后的骈体文所占的比例有多大呢?从以上两个表格中可以看出,这40篇文章中骈句数超过50%的有12篇,其中超过80%的仅有3篇。王力先生在《古代汉语》中谈及骈体文的构成,认为骈体文的语言有三方面的特点:第一是语句方面的特点,即骈偶和“四六”;第二是语音方面的特点,即平仄相对;第三是用词方面的特点,即用典和藻饰。骈偶又叫对仗,骈体文的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句子要两两配对。判断一篇文章是散体文还是骈体文,如果不考虑语音和用词方面的特点,单从语句方面判断,一篇文章至少要其中骈句所占的比例较大,才能称之为骈体文。按照这个标准,以上40篇文章仅3篇可称为标准的骈体文,另外9篇骈句的数量为50%以上,也可算作不太标准的骈体文,加之5篇连珠词是用骈体写成,徐铉入宋后骈体文共17篇,仅占入宋后文章总数的23.2%,这个比例是较小的。所以《中国文学史》认为徐铉入宋后的散文仍多用骈体,这一说法是不确切的。 二、徐铉入宋后文章的文风用“浮艳”二字形容是否恰当? 《中国文学史》以“浮艳”二字来形容徐铉的文章,一般而言,文章内容空虚、不切实为“浮”。雕饰辞藻,粉饰过重为“艳”。以“浮艳”二字来概括徐铉入宋后的文章,这一点是值得商榷的。徐铉博闻强识,懿文茂学,曾任知制诰、翰林学士等职,善于文辞。总的来说,他的文章崇理尚实,有宏博典丽之美。徐铉的文章崇理尚实。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徐铉的创作理念 徐铉虽然没有专论文章的著作,但在他给别人撰写的序文中,可以看出徐铉崇尚的文风。他在《故兵部侍郎王公集序》中写道:“虽复古今异体,南北殊风,其要在乎敷王泽,达下情,不悖圣人之道,以成天下之务,如斯而已矣。至于格高气逸,词约义微,音韵调畅,华采繁缛,皆其余力也。”这一段论述说明徐铉认为文章中的“道”是最重要的,而词采藻饰尚在其次。这一主张和韩柳古文运动十分类似,中唐时期韩柳的古文运动虽为昙花一现,在晚唐影响较小,但余音尚在,徐铉这一观点就很可能是受到古文运动的影响。徐铉认为“丽而有气,富而体要,学深而不僻,词律而不浮”①,“词赡而理胜”②的文章是好文章。这说明他并不过分重视辞藻的华丽,反而认为用语“僻”、词律“浮”,为文章的大忌。另外,徐铉崇尚四杰之体,在《故兵部侍郎王公集序》中,他赞美王公的文章“如四子复生矣”,在《进士廖生集序》中他又赞美廖生的文章“其文词则得四杰之体”③初唐四杰之文在辞藻华丽之外,也重视文章骨力刚健的风格和活泼自如的生气。这与徐铉的创作理念相吻合,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徐铉的创作主张,即崇理尚道,气骨与词采并重。 (二)徐铉创作的实际情况 徐铉入宋后的大部分文章,无论是散体文还是骈体文都并非华而不实。散体文如《重修说文序》以文字史的角度,谈了文字自身的衍变和历代学者对文字的研究,阐明了重修《说文》的重要意义,可谓融知识性和学术性为一体,文字流畅,内容翔实。又如《故尚书兵部员外郎江君墓志铭》中的一段描写:“(江君)年十余岁,侍伯父食,不过园疏而已。伯父戏之曰:“啜白薤之羹,淡而无味。”君应声答曰:“啮紫茄之蒂,铿而有声。”人知其当大成也。”此篇墓志铭不只是一味地赞许恭维之词,而是言而有物,不仅表现了江君幼年时的机智、聪慧,还使江君的人物形象饱满而生动,如在目前。骈体文如《吴王陇西公墓志铭》,这是徐铉为南唐故主李煜所写。在新主帐下为旧主撰写墓志铭,是一件比较为难的事情。常因为要讨好新主而故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