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灵兰秘典论》五脏解读(一)
《灵兰秘典论》五脏解读(一)“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
“君主之官”是指心在五脏六腑当中是统摄脏腑的,是十二官之主。“心”字非常有意思,其他的“五脏六腑”,比如大肠的“肠”字,是有“肉月”旁的,唯独“心”字没有这个偏旁。西医谈到“心”,指的是心脏,而中医谈到“心”,是指神明的一个象。
“君主之官”,是指心在我们五脏六腑当中,就相当于一个君主,所谓君主的概念,如果我们经常看史书的话,就是帝王之相,是一个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这个象。“君主之官”这个名词,一下子就把心的重要意义给烘托出来了。
心的功能
心主血脉
现在一说到“血”,我们都认为鲜红的液体就是血,但是在中医里,关于血的定义是这样的:“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
“中焦”指脾胃,“受气取汁”指人吃下食物的精华可以变化出一种东西,“变化”指一个运动过程,“赤”相当于动词,赤原本是红颜色,在这里红颜色就代表输布之象。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人们吃下饭以后,产生了一种能量,这种能量能够发散出去,这就叫“是谓血”。这个“血”有动词的含义,即人吃下去东西,水谷精华还能够输布四方,才是血。
心藏神明
人体的神明是藏在心里的,所以古时人们不说“心脏”,只说“心”。那什么叫“神”?《黄帝内经》里有一个关于“神”的定义:“两精相搏谓之神。”所谓“两精”就是指阴阳,阴阳的相互作用产生出来的功能才被称为“神明”。即人的心气足了以后,外散出来的才是神明。
心主喜乐
心在志为喜,心气虚就会悲,但如果心气特别实,人会喜笑不休。
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这是心的一个特性。痒是一种很细微、很细腻的生理反应,这么细腻的生理反应是由心来感知的,所以人们身上出现痒这种症状的时候,实际上是由心来取决的。
常见心病及其中医对治
“心主血脉”的病
心得病有两个层面,第一个是心主血脉的层面。西医认为心得病了就是得了心脏病,认为全部都是心脏的问题,但是中医会有不同的分析,中医认为,所谓心病的问题,可能跟肺经、胃经、脾经、心经、肾经等都有关。
中医中有关于时辰的问题,它提醒大家在日常生活当中要养成一个习惯――当身体不舒服的时候,一定要看一下时间。这个时间很重要,比如说上午九点多发的心脏病和下午两三点或四五点的心脏病,根源是很不同的。西医会认为这些都是因为心梗。可是中医认为,上午九点多发作的心脏病,有可能是由脾胃的问题造成的,而下午两三点发作的,可能是小肠经的问题,因为心与小肠相表里。有的人中午吃过午饭以后,脸通红、胸闷,这实际上是心脏疾病的一种前兆。如果是下午三点到五点发病,是膀胱经的问题,那是阳气大虚的象。如果是下午五点到七点发作,就和肾经相关。
首先,肺与大肠相表里,如果心脏病人有便秘情形,会对他的心脏非常不利。很多心梗病人都是倒在厕所里的,因为人在大便的时候,会用到心肺之气,如果这个时候人特别使劲去排大便的话,就有可能会过度耗散自己的心肺之气,底下空了,上边的气可能“哗”一下子就散掉了。所以凡是在厕所里犯病的人都是心气已经很空了,再加上下面一泻,心肺之气就彻底没了。
同样,在《经脉》篇里,也提到了肺经的表现,“是主肺所生病者,咳,上气,喘渴,烦心,胸满”,就是人会呈胸口憋闷的象,但如果到医院去检查,心脏的各项指标却都没问题。这种人在日常生活当中有一个象,就是喜欢长出一口气,没事就调一口气上来,这其实是肺经的病,是肺经表现的心脏上面的一个问题。
其次,如果心梗病人倒在厕所里,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吃饭吃得过多。中医把气分成胸中大气、营气、卫气等,但是实际上人就活一口气,死也死在这一口气上,人养生养的也是这一口气,“这一口气”是最重要的。如果吃饭吃撑,脾胃运化时,就会需要多用一点儿气来把食物消化掉。我们知道,火生土,火指心火,土指脾,火和土之间就形成了“母子关系”,即心是脾胃的“母亲”。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儿子缺钱了,会去找谁要钱?在关键时刻,都会去找自己的母亲要。所以,在消化过程当中,如果脾胃需要多一点的气,就会从心那里“夺气”,中医里叫“子盗母气”,就是儿子会到母亲那里“夺气”,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引发心脏病。所以对于心脏病患者,医生会经常嘱咐他们:第一,最好别有便秘的情形;第二,吃饭最好吃七八分饱,少吃多餐都行,不然儿子一下子盗母亲那么多气,心脏肯定会出现问题。
在《经脉》篇里,也讲到胃经和脾经得病对心的影响。如果胃经得病,会“心欲动”,就是指心总会有点儿慌,比如饿的时候,人就会心慌;人吃撑了有可能“子盗母气”,也会造成“嘭嘭”乱跳的象。如果脾经得病,会“烦心,心下急痛”等。
再次,心经对心病表现为心痛,心血虚会造成心痛,心血虚就是心脏缺血。在人体当中有几个脏器每时每刻都不能缺血,一个是大脑,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