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华名人饮食缘之六十三.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华名人饮食缘之六十三

中华名人饮食缘之六十三1841、李炳南1930年中原大战在山东莒县,时战火纷飞,县长出逃,李率民众死守。偶读丰子恺《护生画集》,深感弭兵(消除兵祸)之本乃在戒杀护生,遂为苍生立誓,如此难不死,必终生茹素。未几城解围,乃实践誓言,终生不食肉,后赴台湾40年里,创办医院、育幼院多所,每天坚持晨午两餐,一馒头一菜一汤,晚餐泡面糊半碗。 1842、丁福保晚年在住宅侧另筑一小楼,取名“诂林精舍”,楼下东为客室,西为食堂。每周星期一邀集朋友谈笑为乐,晚餐即以稀粥素菜招待,十余年如一日。 1843、潘光旦教育子女吃饭要有规矩:赶紧吃,不许在饭桌上磨蹭;不许挑挑拣拣,什么都得吃;不许翻吃一种菜,吃相难看。 1844、白蕉爱吃西瓜。某天有不相识者来信催索画件,他估计此即“打秋风”者,即复一信:舍间西瓜已尽,若有意接济,可来数担。 1845、唐云、郁达夫等在杭州常伴游净慈寺,盖杭州寺院惟此寺可吃荤。主持若瓢和尚每逢他们来,即招待特产东坡肉。某日有菜西湖醋鱼,唐云有意问:“此菜还有别的名字,你们能说出来,我就先饮三杯。”若瓢不答。郁即以诗为答:“宋嫂鱼名震十洲,却叫寺僧暗发愁;旧词新鲜从何起,恨煞萧山半上流。” 1846、唐云抗战初避居宁波延庆寺,寺僧殷勤招待,每天为他一家开两桌素餐,每餐还必有酒,这是因为寺僧与他谈禅时,见有所画页题字:“君谈佛法,我画云山。溪声山色,酒里同参。”所以供应不误。 1847、邓散木嗜酒,常在家独酌,下酒菜从不讲究,最喜欢发芽豆,百吃不厌。 1848、华国锋晚年研习如何种植和管理葡萄,他家有两个很大的葡萄架,最多的时候种有五六十个葡萄品种。到了收获季节,全家人共享,还要送给部队。但他自己只能吃一两粒。华对葡萄的判断力非常神奇,他的外孙女说:“这葡萄还没长出来,他就会告诉你,它在什么时候会长成什么样。” 1849、少林寺行正方丈考查弟子,派释永信和另一僧人分赴开封、洛阳办事。释永信带了30只烧饼上路,到开封后挂单观音寺,三天只报销食宿费5元;那个赴洛阳的僧人,三天食宿费报了78元。这说明释永信已经把师父俭朴之风接到手了。 1850、洪业抗战前夕任燕京大学历史系主任时,对学生有点滴发现就大加表彰;如有佳作,会邀请到家中吃饭喝酒,自己还亲自下厨,制作福建家乡菜招待。 1851、丁聪1974年由天津静海团泊洼干校喂猪、牧羊,又转到大兴黄村干校继续劳改,吴祖光在为他送别时即席吟颂《送别》:“年年锻炼日常新,六十依旧是小丁;作别羊房入猪舍,告别团泊进黄村;杯中直沽高粱酒,盘里天津胆固醇;此去重开新世界,残冬一过艳阳春。” 1852、周而复1939年后在山西八路军四年,时值困难时期,只得以树皮、树叶充饥。他后来回忆说:“在山西我知道了树皮和树叶的吃法。树叶用盐腌过,苦涩味儿就淡多了;树皮晒干磨碎,拌在杂粮里,当时觉得也不难吃。” 1853、夏衍1965年在山西介休县参加四清运动。他说:“介子推的老家,还是蛮不错的嘛,我们吃的全是苞谷面。” 1854、碧野抗战前夕在北平坚持大学旁听。因无钱从来不吃早饭,靠同乡资助,每天中午吃一碗素面,晚上啃一个烧饼。终于写出了第一篇小说。 1855、林斤澜与汪曾祺均嗜酒,且为酒友。汪有诗相赠:“编修罢去一身轻,愁听新词诵道经。几度随时言好事,从今不再谈苍生。文章也读新潮派,古董唯藏旧酒瓶。且吃小葱拌豆腐,看他五鼠闹东京。”林喜之,悬于壁,时时欣赏。 1856、作家陈残云上世纪50年代初出任广东宝安县委副书记,每当站在沙头角中英街上,为属下小镇萧条凄凉叹息:界线那边,小铺林林总总,摆满各种各样精美食品,而这边铺子里,连一块粗硬的饼子都没有。他感到有一种从未有过的茫然和痛楚。 1857、马烽在1995年辞去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记(正部级)回到山西,在家门口贴有对联:“京华虽好还是回家来最好;山珍海味不如家常饭对味。”有人请他解释,马笑而不语。问急了,便说有横批为证:“各有所好。” 1858、西戎上世纪50年代任《火花》主编时,有某农民作者背了四斤小米来见。他留吃留住,读了稿子提出建议,送别时提着小米对那位作者说:“这些米够你们一家人吃好几顿,我要吃了你的米,心里会非常不安的。” 1859、林斤澜好酒喜肉,凡白酒、黄酒、葡萄酒、威士忌都能喝。生为温州人,却爱喝黄酒加鸡蛋,喝完酒还把酒瓶子存起来摆布。他是收集酒瓶的大家。 1860、艾青发配新疆农场,不发肉。某年国庆节,连队宰了一批羊,把羊蹄扔到了垃圾坑。他说:“这是多好的东西,扔掉了太可惜。”他叫孩子拾回来,说他的腿老抽筋,吃什么补什么,吃些羊蹄筋,也许腿就不会抽筋了。连队冻死一只小猪,他也叫孩子取回来,说:“小猪是冻死的,不是病死的。”见家人怕腥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