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国食文化讲座之三 产食革命及中国古代谷物栽培.doc

中国食文化讲座之三 产食革命及中国古代谷物栽培.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食文化讲座之三 产食革命及中国古代谷物栽培

中国食文化讲座之三 产食革命及中国古代谷物栽培旧石器时代后期,人类依靠文化产生了“产食革命”的一次飞跃,这是人类进入文明的第一个重要的关键。在依靠天赐食――狩猎与采集维生的时代里,食物的供给无法维持持续与稳定,加上天灾、兽害与疾病,人类只能维持人数极少的群体,无法发展成为较大的社会。而“产食革命”则突破了这个食物供给的瓶颈。人类食源的稳定、持续与丰富,不但足以支持较大的人群组织(如部落、城邦与国家),还可造成剩余,累积成财富。因此,人类有更多的空间可以从事产食以外的活动,并创造出更复杂更丰富的文化内容。我们有理由说,食文化是一切文化的源泉,是食文化带动了其它文化的发展。 文化人类学者李亦园先生认为,“产食革命对人类社会有着重大影响,但是这个革命不是由一个民族以及单一的地区开始的,它是由许多民族、不同的地区在相近的时间内所平行发展出来的。”根据考古学家的发现,这些地区至少包括了7个重要的植物种植中心,它们是: 小亚细亚南部,有大麦、小麦; 黄河流域,有小米、黄米、小麦、大豆; 长江流域及南部,有稻米、芋头; 东非与北非,有高粱、珍珠稗(小米的一种); 秘鲁,有甘薯、树薯; 墨西哥南部、中美洲北部,有玉米、南瓜、豆类; 密西西比河流域,有向日葵。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在今日西方文明发源地欧洲,并没有发现任何重要的产食中心,相反,被视为今日没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地区,如秘鲁、东非洲,在一万多年前却是人类重要的产食中心。因此,从整体人类学的观点来看,文化是由所有民族的经验汇聚累积而成的,没有哪一个民族可以声称比其他人的贡献更多。换句话说,今日人类的文明,是所有民族集体创造的成就。 稻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稻米生产国,据1985年的统计,约占世界稻谷总产量的37%。大米在除了大豆之外的主要谷物总产量中约占48%。学术界曾认为,稻的原产地在印度,但有足够的证据证明,中国也是原产地之一。 考古证明,在浙江省河姆渡时代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稻谷,至今已有7 000多年历史。在广东曲江石峡时代遗址中发现炭化的籼稻和粳稻的谷粒,至今已有4 500年历史。目前,我国栽培稻的历史已可追溯到7 000余年前,也许还可再向前追溯。文献证明,中国在公元前编纂的一部著作《周礼》中,就提到了五谷,最早出现了稻的名称。书中还提到了“舂人”,那是专门管理大米的官职。大量的农书、食文化书证明,自殷周至今,大米在国人心目中始终占有重要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在《诗经》、《说文》等古籍中所见的“?”字,即为稻。“禾”字既可以是谷物的总称,也可特指稻。现代汉语统一为“稻”,去壳的稻称为大米。“米”字除用来表达大米之意,还广泛用于表达去掉壳或皮的谷物名称,如小米、玉米、薏米和花生米等。 中国的栽培稻分为粳种和籼种(印度型)。粳稻黏性大,膨性小,脱粒难。籼稻黏性小,膨性大,耐热、耐湿性强,脱粒容易。中国历史上最早栽培的是粳种。籼种是北宋时代从越南传入,逐渐扩散到整个淮河以南地区的。此外,泰国和缅甸也有别的水稻品种传入,因此,现在我国籼稻的种类已经很多。 麦据文化人类学家研究,小麦原产于土耳其、伊拉克一带,证据是曾在公元前5 000余年的遗址中发掘到炭化的小麦种子。但是有证据证明,中国在公元前7 000年时的河南陕县关庙底沟遗址中已发现有小麦的痕迹。在公元前3 000年时的安徽亳县钓鱼台遗址中,曾出土大量炭化的普通小麦。殷朝的甲骨文中已有麦的象形文字。因此,无论从考古学还是从文献学上都可以判明,小麦在殷朝就已经是一种非常普及的重要作物了。 小麦在中国是仅次于稻谷的重要谷物,约占整个谷物产量的24%,大约是稻谷产量的一半。小麦的产量虽然不及稻谷,但是在丰富和充实日常饮食方面所起的作用,却是大米所不及的。 大米主要是用于煮饭、作酿造糕点,以及米粉原料。而小麦作为食品的最大特征是其中含有丰富黏性的麸质。利用麸质的膨胀特性可以制作包子、饺子、面条、油条、各种饼类和面包等食品。除了上述用途,麦粉还可掺入其他谷物粉中,用于改善这些谷物粉的食味和成型性能。此外,用小麦蛋白质做成的面筋,是中国菜肴中的重要原料,因此,无论从产量还是用途来看,小麦与大米都堪称中国的两大主食谷物。 在这里,笔者需要强调一个问题,就是吃我们国产的小麦关乎着民族感情、下一代的身体健康与国民经济的发展。笔者在多次著文和讲演中曾反复强调过:我们吃饺子、包子和西方人吃面包,这是中西餐两种文化特别是饮食文化的差异,本来是无可厚非,谈不上孰优孰劣的。但是,外国人培训中国人制作面包,以及希望我们的下一代及下下一代永远吃面包,其目的是出售他们产的小麦。因为我国所产的小麦主要是中筋小麦,不适于做面包,只适于做适合于中国人肠胃、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