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结节性红斑36例疗效观察.docVIP

中西医结合治疗结节性红斑36例疗效观察.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西医结合治疗结节性红斑36例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结节性红斑36例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辨证分型论治联合雷公藤多甙片和吲哚美辛片治疗结节性红斑的疗效。方法:60例结节性红斑患者随机分为中医辨证分型论治联合雷公藤多甙片和吲哚美辛片治疗(治疗组)36例与雷公藤多甙片和吲哚美辛片治疗(对照组)24例,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7%,明显高于对照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分型论治联合雷公藤多甙片和吲哚美辛片治疗结节性红斑能显著提高疗效,改善微循环,加速炎症吸收。 【关键词】结节性红斑;中医辨证分型论治;雷公藤多甙片和吲哚美辛片;疗效观察 笔者在临床采用中医辨证分型论治配合西药治疗结节性红斑,并与单独应用西药进行对比,疗效显著,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60例均为本科门诊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6例,男6例,女30例;年龄15~60岁,平均30.3岁,病程1周~2年。对照组24例,男3例,女21例;年龄13~52岁,平均28.9岁;病程1周~3年。中医辨证分为三型:①湿热下注型:突然发病,双下肢出现皮下结节,略高出皮面,大小不一,小如蚕豆,大到核桃,界限清楚,色鲜红,压之不退色,自觉灼热疼痛,轻度瘙痒,重者下肢可轻度肿胀,不破溃,不化脓,伴有发热,头痛,咽痛,关节痛,或有踝、足肿痛,口渴不欲饮,便干,溲赤,舌红,苔黄腻,脉滑微数;②气滞血瘀型:病情慢性,反复发作,结节稍高出皮面,色暗红,触之坚实,疼痛拒按,伴有大便干结,口干不喜饮,舌暗或有瘀斑,苔薄黄,脉涩或细缓;③寒湿入络型:病情缠绵,反复不愈,经久不消,皮损紫暗,伴有关节痛,遇寒加重,肢冷乏力,口淡不渴,纳呆食少,大便溏烂,舌淡,苔白腻,脉沉缓或迟。 2治疗方法 对照组:雷公藤多甙片,每次20mg,每日3次;消炎痛片,每次25mg,每日3次。 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辨证分型加服中药。①风热搏肤型,药用:忍冬藤、板蓝根、白茅根、生地、赤芍、夏枯草、秦艽、?莶草、土茯苓各15g,黄柏、防己、连翘、玄参、木瓜、丹皮各12g,紫草、茜草各10g,石膏30g;②气滞血瘀型,药用:丹参、鸡血藤、牡蛎各30g,川芎、丹皮、香附、木香各12g,当归、赤芍、山慈菇、川牛膝各15g,桃仁、三棱、莪术各6g,红花、僵蚕、青皮各10g;③寒湿入络型,药用:苍术、陈皮各10g,白术、山药、茯苓、威灵仙、伸筋草各15g,扁豆、独活、木瓜各12g,桂枝9g,薏苡仁、黄芪、泽泻、鸡血藤、丹参各30g,细辛3g。日1剂,早晚分服,并用部分煎液外洗患处,疗程1个月,治疗前、结束时检查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 3疗效标准 痊愈为肿胀消退,疼痛基本消失,结节消失;显效为肿胀消退,疼痛基本消失,结节缩小;有效为肿胀与结节缩小,疼痛减轻;无效为皮损无明显变化。总有效率=?痊愈病例+显效病例/总病例数?×100%。 4治疗结果 治疗组36例,临床治愈28例,显效5例,有效3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91.7%;对照组24例,临床治愈13例,显效3例,有效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66.7%。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 不良反应观察: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有2例和1例出现一过性轻度胃部不适,未影响继续治疗。治疗组各项化验指标未见异常。 5讨论 结节性红斑是由于真皮脉管和脂膜炎症所引起的结节性皮肤病,其病因很多,可能是链球菌感染,药物引起,自身免疫病和有些恶性肿瘤、白血病。结节性红斑归属于中医学“瓜藤缠”的范畴,病因病机不外虚实两方面,其实者,湿热下注,气滞血瘀;其虚者,寒湿入络。治疗上实者清热凉血,解毒利湿,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其虚者,温经散寒,健脾除湿,散结通络。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清热解毒药可抑制致病原,阻断抗原发生的一系列免疫反应,控制免疫复合物的产生。因此在湿热下注型中用忍冬藤清热解毒通络;黄柏、防己、板蓝根、连翘、土茯苓清热解毒利湿;紫草、茜草、白茅根、生地、赤芍、丹皮清热凉血;夏枯草、木瓜软坚散结;石膏清热泻火;秦艽、?莶草清热解毒,祛风除湿通络;玄参清热利咽。活血化瘀药具有镇痛,改善微循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调节免疫异常,促进炎症吸收,有利于血管炎症的消退。因此在气滞血瘀型中用鸡血藤、丹参、川芎、当归、赤芍、桃仁、红花、丹皮凉血活血,化瘀止痛;山慈菇、牡蛎、三棱、莪术、僵蚕软坚散结,通络除积;川牛膝活血散瘀,引药下行;青皮、香附、木香行气止痛,气行则血行。散寒除湿健脾药具有扩张末梢血管,改善末梢血管循环障碍,镇静,抗关节炎作用,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加T淋巴细胞的功能,增加机体的非特异免疫功能,调节体液和细胞免疫。因此在寒湿入络型中用苍术、陈皮燥湿醒脾;白术、茯苓、扁豆、山药、薏苡仁、泽泻、黄芪健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