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任剑琼X何力-人生没有弯路.doc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任剑琼X何力-人生没有弯路

任剑琼X何力:人生没有弯路 如果你身处一个技术突破、变革迭起的行业,你既是幸运的,也是不幸的。幸运的是,你有机会不走寻常路。如果你足够敏捷,善于捕捉变幻中的机遇,可能迅速脱颖而出,反超亦步亦趋的同业,拥有丰富的经历。不幸的是,你亦有可能在来不及自知的情况下,或黯淡而终,或被淘汰出局。 传媒业无疑就是这样一个行业。 对中国的报纸和杂志从业者来说,过去十年,他们经历了几个重要时期:一是走向市场化,在更开阔更繁杂的空间竞争;二是与新媒体共存,重新审视和定义纸媒的核心价值。当然,最重要的变化恐怕来自终端受众。人们获取资讯、见证第一现场的能力已经超越了纸媒能力所及。而人们表达见解、分享经历的能力,也超越了媒体人的想象。这个过程,有巨大挑战,也提供机遇。 1962年出生的何力在这个行业浸润多年。只是,当这个行业赋予他“不走寻常路”的机会时,他已经快40岁了。 何力是谁? 何力是位非常资深的财经媒体人,现任《全球商业经典》的出品人和总编辑。在他个人微博的认证信息里,关于他这个人的说明是:“曾任《经济观察报》、《第一财经周刊》、《财经》杂志等媒体总编、主编。” 在我看来,何力在过去的20年,个人见证了中国财经类媒体市场化开启到充分竞争的过程。 我与何力的交往,源于12年前。笔者当时供职一家汽车合资公司的公关部,因为《经济观察报》一篇关于10万元家轿的文章,写信给当时素未谋面的何总编,就文章的观点、判断和结论进行切磋。很快,我收到了何总编的回信,信中他平等而坦诚地交换了意见,并希望保持这样开诚布公的沟通方式。这也是我职业生涯迄今为止收到的唯一一封总编的回信――关于新闻报道的观点之争。 虽历经职场与功名的辗转,何力本人的底色基本没有变化。狮子座、属虎。心有豪情,却温和理性,并以此保持与世界的距离。20年不变持守或找寻的,始终是―一张新闻纸所能承载的人文深度。 何力对针对他个人的采访并不感兴趣。最终使他开口说话的,是他相信:“把一幅幅画面拼接起来,可以明白自己从哪里来,还要往哪里去。”这何尝不是我们每个人的需索呢。 关于入行 把纯属偶然变成人生必然 任剑琼:当记者是你的职业理想吗? 何力:不是。我们那会儿大学毕业是包分配工作的。所以我也没多想,还忙着跟中文系的几个朋友排演话剧。 我大学念的是理科,因为父母都不允许我学文科。他们说学文科容易犯错误,如果再遇到文化大革命很不安全,学理科做个技术人员,一生比较平稳。那时候同学中比较优秀的人都学理科,觉得数理化不行的才去学文史。所以就随便选了一个理科,但是自己内心还是很喜欢看“乱七八糟”的东西,喜欢那种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感觉,那种调调。所以十四五岁也写诗,前两天我还发现我14岁时模仿词牌填了很多词,还在微博上晒了两首。 所以如果说上大学这四年都干了什么,基本上可以用“不务正业”四个字来概括,大部分时间是在看闲书。我从大一就开始看黑格尔的《自然哲学》。大学前两年看了很多西方哲学的东西,如饥似渴地读了很多70%都看不明白的书,并且以此为乐。最早接触西方文学,是通过柳鸣九。他在上海文学研究所专门研究介绍当代西方文学,早年间编过比如说关于萨特文学的一些介绍,介绍了萨特、阿贝尔噶缪等很多人。当时一本红皮的书,叫《萨特研究》,我从图书馆借出来以后又续借,在我手里至少存留了长达6个月之久。我就凭着这本书去给中文系的同学开讲座讲萨特(笑)。 任剑琼:大学毕业之前还在排话剧,毕业分配怎么办? 何力:无所谓啊,学校随便安排一个就去了。本来其实也是可以留校的。当时北京在京郊办大学的分校,比如说北京工业大学在房山办了分校。当时北方交通大学在昌平办了分校,我就去了,在那里做团委工作,后来做教学组织工作,也讲过基础课,比如“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这一类的东西。 任剑琼:那你到底是怎么入的这一行啊? 何力:其实我入这一行非常偶然。我太太当年在《北京日报》工作,有个老领导参与筹备《中华工商时报》,她就把我介绍去了,人家说你是学化学的,就到办公室工作吧,我说行。因为你不是学新闻的,也不会写文章嘛,其实我会写文章的(笑)。当时我就说行,我们当时的总编辑叫丁望,现在已经去世了,他是《中华工商时报》的创始人,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他改变了我的命运。我上班第一天正好碰到他,他说小伙子年纪轻轻的去当记者啊,去跑啊,在办公室里待着能有什么出息。结果我就没去办公室,直接到经济新闻部报到了。 其实我入行挺晚的,快27岁才入行,但入行以后真的很勤奋,很快发现自己挺适合做这个职业。我1989年6月份到《中华工商时报》工作,10月份创刊,年底的时候就写了一个很长的报道。写什么呢?因为到了年底了,马上进入90年代了,又是一个财经类的报纸,当时北京最繁华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