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创设小学数学教学良好问题情境
创设小学数学教学良好问题情境摘要 良好的问题情境能引发学生产生各种各样的疑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并在丰富的
问题情境中高效地学习数学、理解数学、掌握数学。
关键词 小学数学 问题情境 课堂教学
问题情境的创设是贯穿于小学数学整个教学过程的,其方法与途径是多样的。在教学中我常借助故事、游戏、猜想、质疑、生活现象和实践活动等方法创设情境。
1.借助故事创设问题情境。爱听故事是儿童的天性。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需要,借助儿童喜爱的故事,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加深儿童对知识的理解,提高数学审美能力。
在教学“分数的大小比较”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故事: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过了火焰山后来到了一个村庄。村中田里种植了一大片西瓜。好客的农夫给他们送来一个大西瓜。悟空要求公平地分给每人1/4,八戒听了不高兴地说:“瓜是俺老猪化来的,俺肚子大,要吃1/6,至少也要1/5。忠厚的沙僧给八戒切了1/6,正当大家开心地吃着西瓜时,贪吃的八戒却在一旁直拍脑袋:怎么自己的这份反而比他们的小呢?为什么会这样呢?学生们也疑惑了,带着这个问题,他们学得更加主动、深刻。
2.借助游戏创设问题情境。小学生好动,喜欢做游戏,如果能在游戏中找寻数学规律,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强烈的求知欲无疑会被激发。
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我安排了一个游戏:请学生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苹果的个数,并仔细听老师要求,然后做。如果有4个苹果,平均分给洋洋和乐乐,请用手指个数表示每人分到的苹果个数,学生很快伸出2个手指。我接着说现在只有一个苹果,要平均分给洋洋和乐乐,请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苹果个数,这时,许多同学都难住了,有的同学伸出弯着的一个手指,问他表示什么意思,回答说,因为每人分到半个苹果。教师进一步问:你能用一个数来表示“半个”吗?学生疑惑了。此时,一种新的数(分数)的学习,变成了学生自身的欲望。
3.借助猜想创设问题情境。在教学中不要急于给学生讲授现成的结论或公式,要引导、鼓励学生猜想。
教学“三角形分类”时,为了巩固三角形的分类知识,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我遮住三角形的一部分,只露出一个60°角,让学生猜想被遮住的三角形可能是什么三角形,并说明猜想的依据。生1:“可能是直角三角形,有一个直角被遮住了。”生2:“可能是钝角三角形,有一个钝角被遮住了。”生3:“可能是锐角三角形,有两个锐角被遮住了。”生4:“可能是等边三角形,被遮住的两个角都是60°”。我分别只露出一个直角、一个钝角、一个锐角,让学生猜想信封里三角形的类型。由于受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的定理的影响,当露出一个锐角时,学生常常会猜测信封里的是锐角三角形。这种错误的猜测正好可以强化“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才是锐角三角形”。这样的教学,不但能激活学生的发散思维,还能修正思维的不严密性。
4.借助质疑创设问题情境。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大胆质疑,让学生在质疑、解疑中提升创新素质。
在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时,我先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有学生提出:“除此以外,还有其他的方法能求出梯形的面积吗?”对于学生的质疑,我首先表扬他们善于思考提问的精神,接着放手让大家充分展开讨论,各抒己见,综合得出:①沿梯形的一条对角线剪开,把梯形分割成两个三角形;②沿梯形的中位线剪开后,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③在梯形的下底上找一点,把梯形分割三个三角形;④沿着梯形的上底的两个端点画出两条高,把梯形分割成一个长方形和两个三角形;⑤梯形的中位线向下对折,再沿两腰中点向下作垂线,把两个三角形向内折,变成两个长方形。这样,不仅使学生通过合作与交往,自己“释疑”,而且通过质疑问难,学生对新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有进一步理解,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更加全面。
5.借助生活现象创设问题情境。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创设富有生活情趣的问题情境,可以使学生产生熟悉感、亲切感。
在教学“小数的性质”时,我首先出示某超市的购物情境,得出一组商品的价格分别是:125.50元、4.95元、208.00元、7.08元……然后提出两个思考题:①商品的标价为什么都是两位小数?②像125.50元、208.00元、7.08元等这些标价如果把小数部分的“0”都去掉,商品的价格有没有发生变化?全体学生经过讨论,很快能回答第①题,而第②题则引起了争论:有的学生说,小数部分的“0”都去掉,商品的价格没有发生变化,如208.00元就是208元。有的学生说,小数部分中间的“0”去掉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了,如7.08元表示7元零8分,而去掉小数部分的“0”,就变成7元8角了。在争论中我引导学生:小数部分的“0”都去掉,商品价格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