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枣――益气及药也安中等
枣――益气及药也安中等枣与中国人有不解之缘。在河南殷墟考古发现,早在三千年前的殷商时期,古人就有食枣的经历。旧俗婚嫁时,家人会在床铺被褥里放上红枣、花生、桂圆,寓意“早生贵子”。枣还可以充饥解困。明代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三回有“是岁大荒,百姓皆食枣菜”。
枣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元代太医忽思慧所作的营养学专著《饮膳正要》载“枣味甘无毒,主心腹邪气,安中养脾,助经脉生津液”,是重要的食疗品。如书中专列有枣粥,多吃可以补益心脾,安神养颜。民间也有“一日食三枣,终身不显老”的说法。现代研究表明,枣富含维生素C和果糖,对人体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枣还是重要的药物,性甘味温,主益气扶正。古人许多名方都喜用枣入药,如著名的《伤寒论》中112张方子,其中应用大枣入药的就有40张(次)之多。枣在中药里常常与姜配伍,起温中散寒、调和营卫的作用。著名的经方“桂枝汤”就是以桂枝、芍药和生姜、大枣、甘草相配,解表散寒,治疗风寒感冒。民间也常用红枣与生姜、茶叶、红糖煎汤服用,是治疗妇女痛经、闭经的偏方。
另外,大枣与甘草、小麦同煎,取汁服用,就是治疗妇人“脏躁”的名方――甘麦大枣汤。所谓“脏躁”病,是一种“喜悲伤欲哭”的疾病,严重的时候,患者甚至又哭又笑,大小便失禁,好像精神病发作一样。现代医学认为这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神经官能症,多见于心脾气虚的妇女和围绝经期妇女。有日本学者研究发现大枣与甘草、小麦的煎剂能抑制脑神经的异常兴奋,这可能就是甘麦大枣汤治疗该病的药理基础。
黛玉中暑与香薷饮
杨 梅
《红楼梦》第29回,写到贾母、凤姐、宝钗、宝玉、黛玉等人去清虚观打醮,当时是农历五月初一,天气却已经炎热起来了。林黛玉体质虚弱,又患有慢性病,对外界恶劣气候的耐受力甚差,中暑了。
黛玉在清虚观中暑之后,回家休养,并且吃了“香薷饮”。香薷饮是中医有名的方剂,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药仅3味:香薷、炒扁豆、姜厚朴。主要功用为祛暑解表,和中化湿。若在暑夏季节,外感于寒,内伤于湿,或受暑热侵袭,常会头重头痛、身热畏寒、食欲不振,或者腹痛吐泻、四肢困乏,精神倦怠。此时用香薷饮治疗,常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主药香薷,性味辛、微温,入肺、胃、肾经,为夏令之解表化湿药。既能外散暑邪而解表,又能内化暑湿而和中,前人称“夏月之用香薷,犹冬月之用麻黄”,可见香薷是偏于解表利尿的。
厚朴是本方的辅药,性味辛、苦,温,入脾、胃、大肠经,具有温中、下气、燥湿、消痰之功效,能除湿邪而通行滞气。厚朴用姜炙,是为了抑制药物毒性和致呕吐的副作用,同时增加健胃温中的作用。
扁豆是本方的佐药,性味甘平,入脾、胃二经,能健脾和中,消暑化湿,常用于治疗暑湿吐泻,脾虚呕逆,能够暖脾胃,除湿热。扁豆清炒能增加它的芳香气味和健睥作用。
香薷本有化湿之性,今得厚朴、白扁豆之配伍,不但能解表散寒,而且能加强化湿、和中之力。本方配伍得当,共奏散寒解表、化湿和中之功效。
除了香薷饮之外,防治中暑还可服用清暑益气汤。清暑益气汤出自《温热经纬》,药物组成有西洋参、石斛、麦冬、黄连、竹叶、荷梗、知母、西瓜翠衣、甘草、粳米等,具有清暑益气、养阴生津之功效。适用于身热多汗、体倦气短、口渴心烦、脉细数的患者。方中西瓜翠衣清热解毒、生津利尿,西洋参益气生津,共为主药;荷梗、石斛、麦冬清热解暑、养阴生津为辅;黄连、知母、竹叶清热除烦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又有矫味作用;粳米滋补脾胃,补充营养。诸药配合,共奏清热解暑、益气生津之效,尤其适用于身体虚弱、气津两虚者。
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