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帆 顺乎天道 妙抒己意.docVIP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王一帆 顺乎天道 妙抒己意

王一帆 顺乎天道 妙抒己意一帆的天赋与努力,使其薄意作品总是超越于心我与物我之上,摒弃造作的雕刻、直抒我见,简而洗脱且饶韵味儿,最为耐人寻味,常常让观者陶醉于其中,宠辱皆忘。 四月天,柳丝长,草芽碧。桃色红浅。青烟淡薄和风暖。 淡谈的阳光随意地挥洒在岩崖间,还未被完全蒸发的露水,在空气中飘散着阵阵清新的青草香;早已满目疮疤的桃树在晨风温柔的吹拂下,轻轻地摇。 春天,一如既往地温柔醉人。山间,在这润物的柔光下,出奇地安静。 一阵风吹过,吹落了一树桃花。也吹醒了树下的一对骄鹅。它们开始引颈高歌,既是宣告新一天的开始,也是向大自然标榜生命的意义。 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出现在忍隐山林的文人画中还算差强人意。如果出现在一屈指可握的寿山石方章上,那恐怕就得让太多的人大跌眼镜了。然,赶紧扶好眼镜,事实就是如此,这正是闻名遐迩的寿山石雕刻艺术家王一帆的一件薄意新作《和春》。 薄意,最雅的印章 玩印章的人都很熟悉薄意,它对创作者的要求很高,必须得在很薄的石层上。大约也就是几毫米吧,以刀代笔,在并非一张白纸的复杂石头上,用中国画的笔墨方式抒发心中的诗情画意与豪情万丈,绝对是高超的刀法与深厚的艺术底蕴缺一不可。大约也正是由于门槛太高了吧。上百年了。仍为寿山石所独有。 也是,与白玉、翡翠、玛瑙、水晶等硬度很高的美石比起来,寿山石在雕刻上实在是占了大便宜。它属叶腊石的一种。五彩缤纷玉质冰清不说。硬度也刚刚好。石雕艺人们即使不用机器,一把小刀,一双手。再加上一颗灵睿的心,就可以信手拈来,从容地勾画出心中世界。 这,大概也就是文人们钟爱寿山石的原因吧。 用寿山石,文人们再不必担心由石雕艺人们折射出的心中世界是否扭曲,可以直接赤膊上阵,亲手刻就最合乎自己心境的那枚印章。 中华民族从来都是一个钟爱信印的民族,即使现代文明发展到了今天,由西方所染的签字习俗亦只止于信用卡,大多的人还要心虚地为其加上一个密码。而印章,朱红的印迹,沉甸甸的手感,让人自然而然地就有一种信任感。因而,即使已经打下了大清江山的满族皇帝。也仍要将那在汉民族流传了千余年的传世玉玺握在手里,心里才感觉到踏实。 明中期以后,文人画渐成书画的主流,元代的王冕即已发现却一直没有受到重视的叶腊石印章也从文征明之子文彭那里开始兴盛起来,文人们始以自己篆刻为乐。并发展成了各种不同的流派。 一枚印章,既要有篆刻出的印文,又实在缺不了承载它的载体。以一浑然天成、不施任何雕饰的纯净之石为印,虽不失朴雅,但所表达的,仍不免欠缺。大多文化底蕴深厚而又具有较高美学素养的文人,对于篆刻,虽各有所感。却不足为惑。但对于雕刻技艺要求较高的印章装饰。却不免捉襟见肘,不得不求助于石雕艺人。 石雕艺人们所制印章的雕饰当然也有多种,博古简雅、钮头浑雄、浮雕华丽。各有所长,但所含之内涵及延伸出的外延未免不够宽广,于是,文人们开始寻求一种更合乎心意的表现方式。不知是文人们的谋求心切,还是时势所然,寿山石雕界一个划时代的人物林清卿,带着他的薄意艺术。姗姗而来。 林清卿,薄意大成者 林清卿本是福州一普通的石雕艺人,生在一并不富裕的家庭。天资聪颖、勤奋好学有,家学渊源无,但清卿的运气却是非常的好。 好运之一是清卿生在了福州这样一个既养士又养石的有福之州,一波又一波有闲有钱的文人仕士将他们深厚的文化素养慢慢而又不停地渗透到了石雕艺术中,使一些像清卿这样有识的石雕艺人不再简单地满足干高超的石雕技艺,而是向更高的精神层面谋求; 好运之二是清卿遇到了陈可应这样的名师。作为西门始祖潘玉茂之徒的陈可应虽没清卿那样高的才气,却有一手高超的石雕技艺,为清卿之后的发展奠定了较好的技艺基础; 好运之三是清卿所在之时寿山频频出产都成坑与鹿目格等优质石料,针对它们的创作,也催生了林清卿薄意艺术的成熟; 好运之四是有若干赏识清卿而又有石好石之士,将清卿请到家里,既可以与那些文人墨客们日夜切磋,又可以安心地创作自己所爱的薄意作品。 当然。在任何时代,这些外因都不过是催化剂。起实质作用的还是那些创造奇迹的本人,否则,均在同一时代,那么多的石雕艺人,怎么就只出了一个清卿呢? 是清卿认识到了单纯石雕技艺的贫乏,肯在名声已望之时。弃石从画,并终将传统中国画的艺术精髓融于石雕艺术之中,将潘玉茂、陈可应时代已有雏形的薄意艺术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境地,并就此成就了寿山石雕中最为高雅的艺术形式。 用一帆的话来说,清卿的薄意作品总会给人一种很震撼的感觉。观赏他的作品美妙得不可言传。你不要看他刻得若有若无,那仅有几毫米的石层上,那些深浅交叉的刀法,不仅让画面立体起来,还把它的空间拉得非常悠远。 清卿在作品中表现的题材很多,但一帆尤喜他的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