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语文知识在生物教学中应用.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略谈语文知识在生物教学中应用

略谈语文知识在生物教学中应用【中图分类号】G122.86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5-0046-01 语文是最重要的基础学科,生物教学中最常运用的讲述法就是以它为基础。同时语文科学中的古代诗词、成语、谚语、歇后语及迷语等,都蕴藏着许多生物学的知识,为生物教学提供了大量的宝贵资源。语文中的许多语言艺术、修辞手法,在生物的教学中均具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备课过程中有意识地挖掘,在教学过程中恰当的运用,能将生物中一些深奥的、抽象的知识形象化、直观化和简易化,便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学习快乐学习、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现分述如下: 一、诗词的应用 在我国浩瀚的古诗词中,有许多与生物学内容有关的诗句。在生物课堂中适当穿插运用,不仅能活跃气氛、加深理解,而且可陶冶学生情操,激发学生的思想情感,可谓一举多得。比如在“生物与环境”中,导入时可引用“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唤起学生珍惜美爱护环境的意识。比如引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来讲述温度是影响高山植物群落垂直分布的主要因素。再如讲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时我用“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来说明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及“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特点:反复出现,循环利用。在讲解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时,可用“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说明草原具有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二、成语的应用 成语是社会上流传的固定语句,用简单通俗的话反映出某种经验和道理。在课堂教学中抓住时机灵活运用,在教学中或做导言,或做实例,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抓住知识精髓,帮助学生理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用“叶落归根”说明生态系统的物资循环、“望梅止渴”“画饼充饥”说明条件反射、“一分为二”说明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华而不实”说明植物体缺少元素硼而出现的现象(缺硼时,花粉发育不良,植物虽开花,却不能受粉,很难形成种子)“时隐时现”说明连续分裂的细胞,染色体和染色质形态的变化。用“不劳而获”说明寄生对寄生者有利,用“恩将仇报”说明寄生对寄主有害等等。概括性强、寓意深刻。 三、谚语的应用 谚语是流传于民间的比较简练而且言简意赅的话语,能反映出事物或现象的本质、规律。课堂中适当选择运用,能增强学生的无意注意,从而提高其学习效率。如老鼠过街,人人喊打”表示生物的竞争关系,“一方水土育一方人”表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种地不上粪,等于瞎胡混”语强调了植物生长过程合理施肥的重要性。“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说明水肥代谢对生物的影响,通过合理灌溉合理施肥来提高光合作用增加产量的重要性。“一树之果有苦有甜,一母之子有愚有贤”、“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强调了生物的变异性普遍存在于自然界,等等。 四、歇后语的应用 歇后语是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中创造的一种诙谐而形象的语言形式。挖掘歇后语中的生物学知识,将其用于生物学教学,或作实例帮助学生理解,能活跃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如“芝麻开花―节节高”能让学生很形象地理解植物的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吃着梅子问酸甜―明知故问”(应激性、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应激性、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蛇吞鼠,鹰叼蛇”―一物降一物(食物链:鼠一蛇一鹰)、“硬要麻雀生鹅蛋”―蛮不讲理(遗传)、”掐了头的树苗―节外生枝”(顶端优势)。 五、迷语的应用 谜语是中国一项传统文化。把生物主要特征或本质规律概括起来,形成生物学谜语,或收集民间相关生物学谜语,在课堂中抓住契机,适时应用,能激起学生积极的学习热情,教学中会产生“投石激浪”的效果。如“一脉相承”(打一生物名词)理解遗传现象,再如用花生的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面坐个白胖子”,让学生从种子的节构猜出“麻屋子”、“红帐子”、“白胖子”分别是“果皮”、“种皮”、“种子”,这样学生既有兴趣又记忆深刻。从而不易混淆“果皮”和“种皮”两个概念。 六、谐音语的应用 巧用谐音语言将一些生物知识浓缩,可使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诙谐幽默,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理解和记忆。既压缩了记忆的容量,又富有情趣,这样记忆快、印象深。如对于人体的八种必需氨基酸可总结成:(必需)携一两本淡色书来(携:缬氨酸,一:异亮氨酸,两:亮氨酸,本:苯丙氨酸,淡:蛋氨酸即甲硫氨酸,色:色氨酸,书:苏氨酸,来:赖氨酸),这样学生记起来就比较容易。他们不再把学习当成一种负担,而是一种快乐,而且学生在运用的同时也学会了自己尝试用谐音去记忆的方法,从而也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七、雅称的应用 雅称指自然界或科学中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