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褶鮡鱼类偶鳍肢带吸着器及其相互关系-四川动物.PDF

褶鮡鱼类偶鳍肢带吸着器及其相互关系-四川动物.PDF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褶鮡鱼类偶鳍肢带吸着器及其相互关系-四川动物

四川动物 Sichuan Journal of Zoology 1990 9 (4) 褶鮡鱼类偶鳍、肢带、吸着器及其相互关系* 周 伟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摘要 本文对该属全部4个种的偶鳍和肢带形态、吸着器的超微结构作了系统观察和研究, 认为此三者的相互配合是褶鮡鱼类结构- 功能-适应的和谐统一的基础。 关键词 褶鮡鱼类 形态结构 功能 适应 鲇形目(Siluriformes) 鮡科(Sisoridae) 胸部具横褶吸着器的几种鱼曾被置于不同 属,近期认为它们源于同一祖先,应统归于褶鮡属(Pseudecheneis) ,共有4个有效种〔1〕; 在国内分布于元江、澜沧江、怒江、伊洛瓦底江和雅鲁藏布江等水系,国外见于印度、孟加 拉、缅甸和越南等国家和地区。褶鮡鱼类适应栖息急流环境,形体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中对 黄斑褶鮡P.sulcatus (McClelland) 的形态学研究已屡见报道〔1—7 〕,但多着眼于解剖、 分类、显微结构或某一器官的系统发育研究。本文力图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应用结构-功 能-适应综合分析原理〔8 〕,对褶鲱属鱼类偶鳍和肢带形态、吸着器超微结构,以及它们相 互作用对环境的适应等问题作综合探讨。 材料和方法 观察所用骨骼标本是利用已制备的肌肉剥离骨骼标本〔1〕,或制备染色 透明整体骨骼标本〔9 〕。吸着器电镜观察材料分别取自胸吸着器前部的3—4条横褶和腹 鳍第一鳍条腹面的羽状皱褶。扫描电镜样品的制备按常规方法处理〔10〕。 观察结果 经反复观察比较, 4种褶鮡P.sulcatus (McClelland) ,P.pavieiVaillant , P.immaculatus Chu ,P.intermedius Chu 的偶鳍和肢带形态、吸着器超微结构基本一致,现 分别简述于下。 一、腰带和腹鳍 腰带由两块无名骨组成。每一无名骨为一骨板,具一侧突、一后突和 两前突。前突端部具软骨,软骨膨大,可将全部前突联合起来,它们向前伸,但均未达肩带 的乌喙骨(9尾透明骨骼标本) ,距乌喙骨的距离约为无名骨侧突至前突软骨距离的1 /3— 1 /2 。两无名骨在中部由软骨联合。总之,整个腹腔的绝大部分是由它们覆盖着的。腹鳍条 直接钳于无名骨侧突至后突的外侧缘,无支鳍骨。腹鳍大,水平展开,向后伸过肛门,第一 鳍条外侧具平行排列的软骨条,其腹面的皮肤表面具羽状皱褶(图见封二,1—1)。 二、肩带和胸鳍 左右乌喙骨和匙骨在腹面联合,联合部形成的缝合线呈犬牙交错状镶 嵌,增加了其联合强度,匙骨背支插于脑颅后颞骨内侧突与下侧突之间,凭借肌肉牢固地系 于脑颅。匙骨与乌喙骨在腹面外侧形成一关节窝,胸鳍棘的基部就与此形成关节,可自由展 开或向腹侧收拢,其余鳍条则接于支鳍骨上( 图见封二1—2 ,3 ,4) 。鳍棘外侧亦具羽 状软骨,其腹面的皮肤表面亦具羽状皱褶,但不如腹鳍的显著。 三、吸着器表面的超微结构 无论是胸吸着器,还是腹鳍羽状皱褶,它们的表面隆起部 分均密生无数钩状突起,其端部指向体后方,两皱褶之间的凹槽内无钩状突起,表面粗糙。 *中国科学院青年奖励研究基金资助项目的部分工作。 12 与腹鳍皱褶相比,胸吸着器横褶有其不同之点,每一横褶的前缘具环形结构,它们排成一 行,或略参差不齐(图见封二,2)。 讨论 褶鮡属鱼类多伏卧于山溪或江河支流的水底岩石表面,游动甚少。它们所伏卧的岩石等 表面乍看似异常光滑,放大观察也是坑坑洼洼粗糙不平的,吸着器钩状突就可与粗糙表面嵌 合,牢牢“抓住”附着面。吸着器超微结构的基础为钩状突,胸吸着器横褶数目增多意味着 钩状突数目增多、抓附能力提高。因此,关于胸吸着器横褶数目的演化趋势是由少到多的结 论〔1〕可以加深理解。 发达、平展的胸鳍和腹鳍都是附着器官,相比之下腹鳍的附着作用更大,这不仅表现在 腰带骨骼的联合和扩大方面〔4 〕,还从腹鳍羽状皱褶比胸鳍的发达方面体现出来。胸鳍的附 着作用不可否认,但更重要的作用与身体平衡和游动有关。肩带的结构显示,胸鳍受到的力 能迅速,有效地通过肩带传遍全身,而且胸鳍的自如活动与平衡也至关重要。一方面,随胸 鳍向体外侧展开或向腹侧收拢,可改变胸鳍受流水作用面的大小。另一方面,当胸鳍鳍面呈 前低后高之势时,流水作用于鳍面,产生一个向下的分力,使身体更紧密地贴于基底,也使 吸着器钩状突更有力地“抓住”附着面。当胸鳍姿势反过来时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