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色瓷及兔毫盏·茶文化.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秘色瓷及兔毫盏·茶文化

秘色瓷及兔毫盏·茶文化在英文中,中国一词的音译是瓷器,而在俄文中,中国一词的音译是茶叶,可见中国的茶叶和瓷器在外国人眼中有多么重要。 中国人是爱茶的。茶之作为饮料,也是中国人的发明。林语堂对中国人的饮茶风尚,曾作过一番描述,他说: “(茶)在这里的作用,超过了任何一项类型的人类发明。饮茶促使茶馆进入人们的生活,相当于西方普通人常去的咖啡馆。人们或者在家里饮茶,或者去茶馆饮茶;有自斟自饮的,也有与人共饮的;开会的时候喝茶,解决纠纷的时候也喝;早餐之前喝,午夜也喝。只要一只茶壶,中国人到哪儿都是快乐的。这是一个普遍的习惯,对身心没有任何害处……最好的茶叶是温和而有回味的,这种回味在茶水喝下去一两分钟后,化学作用在唾液腺上发生之时就会产生。这样的好茶喝下去之后会使每个人的精神为之一振,情绪也会好起来。我毫不怀疑它具有使中国人延年益寿的作用,因为它有助于消化,使人心平气和。”他这里谈及的是饮茶风尚、茶道及饮茶的作用,还涉及饮茶艺术。品茶是艺术,也是一门学问,茶道更是一门学问。而精于茶道的日本人是惟一可以和中国人相提并论的茶人。 茶树原产于中国西南,传说始于黄帝年代。对茶的最早记载是成书于汉代的《尔雅》。它假周公之名,所以不少人据此论证周代已形成饮茶风尚。但《周礼》所列六饮和四饮中并无茶饮之类,据此推断至少是在周王室时还并不那么崇尚饮茶。大约是从魏晋时代起,茶才与酪、酒一样,同为筵宴饮品中的佳品,史籍中更有以茶代酒的美谈。 茶饮兴盛应在盛唐,那个时代几乎家家户户都在饮茶。尤其是在陆羽的《茶经》问世之后,饮茶很快成为无论贫富阶层都盛行的一种社会风尚。陆羽的《茶经》集中唐以前茶学之大成,为中国最早的一部茶学百科全书。书中论述的茶道,至迟在唐代中叶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的系统。采茶、制茶、烹茶、饮茶,都有明确的规范,非常严谨。以烹茶为例,首先要有一套特制的茶具,包括炉、釜、碾、杯、碗等。唐代茶具最重要的发现是在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其茶具均为银器,有烹煮茶汤用的风炉、■、火■、茶匙、则、熟盂,有点茶用的汤瓶、调达子,有碾茶、罗茶用的茶碾和碾轴、茶罗,有贮茶用的盒,还有贮盐用的簋、盐台和烘茶用的笼子、饮茶用的茶托、茶杯等。 唐人饮茶用的茶杯是非常讲究的。饮茶一般要选用玉青色的越瓷。这样的选择一是趋于当代的审美情趣,二是品茶的审美需求。唐代茶一般呈现白红之色,如果要用邢州白瓷茶具则易使茶色发红,用寿州黄瓷茶具则使茶色发紫,用洪州褐瓷又使茶色发黑,都不宜选用。惟越瓷盛茶可现一种美丽的绿色,因而得到了唐代人的青睐。 越窑青瓷在三国时代于表征上已经显示出相当强的瓷感了,迨至唐宋,青瓷生产已然达到“千峰翠色”的境界而出现了“秘色”之美誉。秘色瓷器始于唐,盛于五代,衰于南宋,断于明代。秘色瓷器在唐代曾凌驾于全国各窑之上,陆羽曾把它评为第一。《茶经》说:“若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不如越一也;若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邢不如越二也;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邢不如越三也。”陆龟蒙有诗曰:“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如向中霄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遗杯。”孟郊诗曰:“蒙茗玉花尽,越瓯荷叶空。”从唐代文人的诗作以及近现代的考古成果中,我们都可以看出南方的以青和青绿釉为主的越窑瓷器和茶文化的密切关系。 宋人好茶,比起唐人有过之而无不及。宋徽宗在《大观茶论》的序言中谈到宋人嗜茶的情形。他说:“缙绅之士,韦布之流,沐浴膏泽,薰陶德化,盛以雅尚相推,从事茗饮。故近岁以来,采择之精,制作之工,品第之胜,烹点之妙,莫不盛造之极……天下之士,励志清白,竞为闲暇修索之玩,莫不碎玉锵金,啜英咀华,较■之精,争鉴戒之别。虽下士于此时,不以蓄茶为羞,可谓盛世之清尚也。”对于宋徽宗自诩的“盛世”,实在不敢恭维。这位皇帝在书法与绘画上绝对是位大师级人物,然而在治理国家上却是一个大外行。他从政亲小人,疏贤臣,贪图享乐,玩物丧志,招致内忧外患,战火纷起,把好端端的国家弄得不可收拾。然而此君在玩上却玩出了许多的高水平。其时,不但是皇帝好玩,士大夫们也以品茶为乐,其中一玩便是比试茶品的高下,名曰斗茶。 当时盛产贡茶的建溪,每年都要举行茶品大赛,称之为“茗战”。那位写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就曾经描绘过这样一场争斗:“鼎磨云外首山铜,瓶栖江上中斗水。黄金碾畔绿尘飞,碧玉瓯中翠涛起。”斗茶既斗茶色也斗茶味、茶形。因为各代审美情趣不同,因而对茶色、茶具的喜恶就有了区别。唐茶贵红,而宋代则贵白。茶色白用青瓷就不美观了,必须要用黑盏才能显出茶的本色。宋代饮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清烹法,一种是把茶末冲水,冲时茶起乳花,故曰茶色白。饮茶使用黑盏主要是斗茶之需。《陶说》:“斗试之法,以水痕先退者为负,耐久者为胜。故较胜负曰:一水两水,茶色白,入黑盏,水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