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视差立体图像的生成算法-杭州师范大学学报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Vo l. 3 No. 5
第 3 卷第 5 期
Journal of Hangzhou Teachers College(Natural Science Edition) Sep. 2004
2004 年 9 月
文章编号: 1008-9403(2004)05 一0420-03
视差立体图像的生成算法
汪明霓
(杭州师范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浙江杭州 310012)
摘 要:阐述视差立体图像的原理和设计方法,介绍几种特殊的视差立体图像,包括连续二面视差立体图
像、大幅面视差立体图像和可双向观察的视差立体图像.
关键词:视差;立体图像;算法
中图分类号: TP39 1. 41 文献标识码:A
在口oJ 中,曾阐述过视差立体图像的发展简史.
1 随机点视差立体图像的设计方法
随机点视差立体图像,实质上是大量随机点(或某种拼花图形)的横向的有规律的重复和组合.
在随机点视差立体图像中,各个随机点的横向重复间距并
不是完全一样的,它们是由所要表现的立体图像(也就是隆起 |zLi ZIi E2; E3; Z41 Z5
区域)所决定的.点的隆起高度越大,其重复间距应该越小.
设图像基础平面为习,它具有X-y两维坐标系,见图 1.
则习的方程为: ~(X, y) = 0
现要在三平面之上设计一个视差立体图案,即一个隆起
区域II ,其曲面方程为: II = II (x ,y) 图 1 视差立体图像的设计
设平面2 上的随机点重复间距为d , 如果曲面H 上的某一点A 的重复间距为d , 则当dAd 时.A
A
点看起来处于平面与之上, d -d 越大, A 点看起来就越高出平面习;而当 d d 时, A 点看起来处于
A
A
平面~之下, d - d 越大, A 点看起来就越低于平面~.这种关系可表示为:
A
d-dA=eIIcx.y)
这里 E 称为视觉深度系数,是一个依赖于心理感觉的经验值,通常取 O. 1 左右.
由此可得曲面H 上点 A 的重复间距d 的计算公式:d = d - e II (x ,y)
A
A
下面给出随机点视差立体图像的实现算法:
设基础图面为二,隆起面为II.
收稿日期:2004-06-12
作者简介2 汪明霓0948-) .男,安徽徽州人,杭州师范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视差立体图像方面的研究.
第 5 期 汪明霓:视差立体困像的生成算法 421
(1)将图面~纵向均分成n 块,左边第一块~o为原
始随机点区,其余各块均为重复区域,其宽度即为重复间
距 d , 见图1.注意 d 必须小于人的两眼间距,但也不宜太
小.通常整个画面的宽度为24 cm 左右,如取n = 6 ,则 d 大
约为 4 cm.
(2) 在第一块的范围内,画一个随机点 A(x , y) ;
(3) 令 x = x + d , 得到一新点 Al 归, y) , 如果这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