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耳甲丘疹及胆石症关系临床探究
耳甲丘疹及胆石症关系临床探究(海安县中医院,江苏226600)
摘 要 总结完整的196例胆石症患者耳甲丘疹检查资料,对耳甲丘疹与胆石症内在联系和规律进行探讨。以75%酒精棉球消毒耳郭后,肉眼观察丘疹在耳甲部具体区域,然后标识于耳谱中,并注明耳甲丘疹的大小、数目、形状、色泽、硬度及一般项目等。再以B超或CT对照验证。196例耳甲丘疹者经B超或CT确诊为肝胆系结石179例,符合率为91.3%。以耳甲丘疹诊断胆石症简便、快捷、准确,丰富了中医诊断学内容。
主题词 胆石症/诊断 耳穴诊断
笔者用”消石散”外敷右日月穴与耳压治疗胆石症536例过程中,发现其中196例有耳甲丘疹。为探讨耳甲丘疹与胆石症之间的关系,临床上对耳甲丘疹者进行详细观察,标识耳谱,以B超或CT对照验证,证实耳甲丘疹与胆石症关系密切。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耳甲丘疹196例中,男49例,女147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82岁;病程最短2周,最长19年。在临床表现中,152例有上腹或右上腹胀痛,124例口苦,19例厌油腻,11例黄疸,141例墨菲氏征阳性。胆石症做过1次手术17例,2次手术4例,3次手术4例,4次手术1例。女性左甲耳丘疹31例,右耳甲丘疹116例;男性左耳甲丘疹28例,右耳甲丘疹21例。
2 观察方法
2.1 清洁耳甲部
耳甲为耳郭对耳轮前方的深凹部分。它被耳轮脚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称耳甲艇,下部称耳甲腔。检查前用75%酒精棉球清洁耳甲,去除耳甲内污垢、耳屑后再行检查。
2.2 耳穴分区
根据中国标准耳穴挂图说明书的方法制作耳谱,先进行耳甲标志点、线的设定;再确定耳甲耳穴分区、名称与部位。见图1。
2.3 观察耳甲内形态变化
正常的耳甲内应光滑整齐、无皮疹。耳甲丘疹为耳甲内高出皮肤的点状隆起,多为圆形,小约0.5 mm,大约2 mm左右,压之稍硬,不移动。耳甲丘疹色泽与耳甲部皮肤不同,多呈乳白色。病史长者,耳甲丘疹往往较大、较多、簇集成群。耳甲丘疹一般以单侧多见,亦可左右互见。观察时以自然光线最为理想。检查者用拇指和食指稍向外牵拉耳郭,从耳甲1区至18区逐一观察其形态变化。
2.4 作耳谱标识
根据上述耳甲部耳穴分区,对耳甲丘疹者在耳谱上标识出相应的部位、左右侧、大小、数目、形状、色泽、硬度、有无压痛,并注明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职业、住址。
3 观察结果
进行耳谱标识后,对耳甲丘疹者进行B超或CT检查,验证耳甲丘疹与B超或CT检查的符合率。结果,196例耳甲丘疹,经B超或CT诊断为肝胆系结石179例。另17例中,有5例胆囊炎,1例肝脓肿,11例无异常。耳甲丘疹诊断胆石症与B超或CT的符合率为91.3%。B超或CT检查179例肝胆系结石结果分类:胆囊结石98例,总胆管结石16例,肝内胆管结石65例。胆囊结石98例中,单发性35例,多发性63例;总胆管结石16例中,单发性9例,多发性7例;肝内胆管结石65例中,单发性24例,多发性41例。临床中发现,耳甲丘疹越大,增多或簇集成片,左右互见的,提示胆石症病程长、并发症多。B超或CT提示179例肝胆系结石并发症:胆囊炎141例,胆囊息肉9例,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6例,脂肪肝11例,肝硬变4例,肝癌1例,肝叶小血管瘤9例,肝脓肿1例,胆石性急性胰腺炎8例。
B超或CT诊断179例肝胆系结石与耳甲丘疹分布区域见表1。
4 讨论
耳甲丘疹诊断胆石症,目前国内外文献资料尚无报道。《灵枢:”耳者,宗脉之所聚也”,认为耳和全身经络脏腑有密切联系。本文通过对196例耳甲丘疹的临床系统观察,详细标识耳谱,经以B超或CT验证,诊断符合率为91.3%,证实耳甲丘疹与胆石症的关系密切。
从表1中得出,耳甲丘疹中耳甲腔内多于耳甲艇。耳甲丘疹多沿耳轮脚周围的消化系耳穴分布,根据耳甲耳穴的分区,耳甲丘疹由高至低次第分布为:2区、1区、3区、16区、5区、6区、4区、11区、12区、7区。其中2区(42.5%)、1区(19.0%)、3区(11.7%)、16区(7.8%)分布最多,且与B超或CT诊断的符合率最高。故笔者认为以上4个区域为胆石症在耳甲部反应的好发部位。因此,上述4个区域内的某区出现耳甲丘疹,对胆石症有诊断价值,可视为胆石症在耳甲部的一个体征。可用于临床及社区服务中胆石症的普查。
临床研究中发现,耳甲丘疹大于0.5 mm,耳甲丘疹多发、簇集成群或左右互见的,往往胆石症的病程较长,并发症也多。说明耳甲丘疹对推测胆石症患者的病程及有无并发症,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值的提出的是,耳甲丘疹虽然多沿耳轮脚周围的消化系耳穴分布,耳甲丘疹确与消化系有关,但与耳郭中耳甲部内脏器官的穴位定位不尽相同,一是耳甲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