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氏族谱复明敬家嘴分支.doc

  1.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敬氏族谱复明敬家嘴分支

目录 编 者 前 言---------------------------------2-3 盐亭.复明《族谱》序.复明《族谱》序 姓氏的正确读音与统一写法为:苟(GOU三声) 敬(GOU三声),只能按此写法、读法。”第二次“苟”氏回归“敬”氏发生在本世纪初,率先在河南登封市唐庄乡,其后在陕西商洛、甘肃天水等地,这次改姓的族群普遍承认自己本是祖上因讳忌不得不改为苟氏的敬氏后裔。 黄帝出生、创业和建都于有熊(今河南新郑),衣冠冢葬于桥山(今陕西黄陵县),所以中国自古有“拜祖到新郑,祭祖到黄陵”之说。黄帝二十五子,得姓者十二,第一姓“姬氏”,“敬,黄帝孙敬康之后”,姬氏后人中有敬氏。现河南新郑还有敬氏居住,对于敬氏部分是黄帝孙敬康之后的说法有一定的支持。 陈厉公之子陈完,春秋时陈国公族。公元前707年,陈国发生宫廷内乱,厉公被杀,太子完被贬为大夫。后宣公太子御寇,被宣公宠妃谋杀。完和御寇相好,恐祸及己身,便离陈出走,投奔齐国,史称“完公奔齐”。完死后谥号“敬”。 历史上有两段早期敬姓的故事。刘向《说苑》记载“齐,敬君者,善画。齐王起九重台,召敬君画之,敬君久不得归,思其妻,乃画妻对之。” 陈厉公子完,逃奔姜姓齐国,被任命为工正。工正即中古的将作大臣,相当于现代建筑部部长。这里的齐王应是姜昭,齐桓公之子,公元前642年至前633年在位。敬君应是工正敬仲的后人,因历代工正(将作大臣)多擅画。 还有一个故事说的是孔子(公元前551年~前479年)的婶母敬姜。敬姜是春秋时期鲁国大夫公父文伯的母亲,同时她还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有名的贤母。《敬姜论劳逸》是一篇流传千古的先秦警世散文。敬姜生在莒国(莒:周代诸侯国名。旧都介根,后迁莒,今山东省莒县),是否也是陈完敬仲之后,留待厚学考证。 按《新唐书·表第十五》“敬氏出自妫姓。陈厉公子完适齐,谥曰敬仲,子孙以谥为氏。敬仲之后至秦有敬丕,丕生教,为河东太守,子孙因官家焉。裔孙韶,汉末为扬州刺史,生昌,封猗氏侯。昌生归。”可以认为敬氏从春秋陈国开始,历秦(前221-前206年)、汉、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发展,到达隋唐时候,敬氏达到一个发展的顶峰。在唐朝出了一个宰相,敬晖。 按《氏族典·敬氏部条考》并查阅多种地方志,秦以后至唐,出现很多敬姓名人。汉有敬韶,晋有敬昌、敬归,西魏有敬琛、敬频,北齐有敬显儁(东魏)、敬长瑜,北周有敬珍、敬元约,隋有敬肃、敬钊、敬澄,唐有敬君弘、樊会仁母敬氏、敬播、敬晖、敬让、敬誠、敬詢、敬湮、敬元膺、敬元礼、敬会真、敬超先、敬昭道、敬羽、敬括、敬昕、敬暭、敬晦等。 敬姓在发展中由于与皇帝的名讳相同的缘故,曾遇到过多次改姓现象,特别是唐以后五代时期开始。早在南朝梁(502年-557年)时,权臣侯景曾建立一个汉朝,由于敬姓人的姓氏与他的名字同音,应该加以避讳,于是便改姓恭。侯景的政权灭亡后,他们虽然得以恢复原来的姓氏,但到五代十国时,五代时,避晋高祖石敬瑭讳,不得不把姓氏拆开,一分为二,成为“苟”、“文”两个姓氏。后晋灭亡后,后汉建立,汉高祖刘知远又复其旧氏“敬”,但不久以后后汉归宋,宋太宗时,以进宋翼祖赵敬庙讳,于是又改姓文。《宋史列传第七十二》介绍“文彦博,字宽夫,汾州介休(今山西介休)人。其先本敬氏,以避晋高祖及宋翼祖讳改焉。”由时间推算,敬姓改文姓大概是在文彦博的祖辈或者曾祖辈。 对于文彦博先祖改姓,有人这样分析。《姓纂》介绍的敬氏望族在平阳,即现在山西汾阳县。汾阳县离文彦博的家乡介休县大约100公里。有文氏族谱提到“燕公避后石敬瑭讳改姓文”字样,《宋史》文彦博“...... 其先本敬氏,以避晋高祖及宋翼祖讳改焉......”,查石敬瑭称帝于公元936年,文彦博出生为1006年,由敬姓改为文姓,离文彦博出生只70年,故可推知燕公大约是文彦博的祖父或曾祖父。那时山西正是石敬瑭的统治区内,故不得不避讳。若不在石的治区内,便不必改姓。 关于敬姓因政治原因改姓,还有这样的说法。清朝初年,有一支敬氏后裔在清朝初期,因不满清朝的统治,将敬氏改为静氏,“静”字从右往左念为“争-青”,意在征伐清朝之意。而另有一支敬氏族人,为取悦满清王朝,改姓为靖氏,“靖”字从左往右念为“立-青”,意在拥立清朝之意。两支敬氏族人因政治立场的不同而彻底分道扬镳,故现在出自敬氏的有静氏和靖氏两个姓氏,却都源于陈氏。据说,该支静氏族人主要分布在山东省的淄博市、河北省的玉田县、天津市的宝坻区。另查,目前天津市宝坻区口东镇还有敬姓人氏聚居区。 现在湖北松滋县有一支笱氏,据称是从四川铜梁蒿子坝迁出的,为了区别于四川那边的苟姓,就把草头改为竹头“笱”,但仍然念(gou)。在四川境内目前仍有苟姓是写着“芶”姓的。更有人认为在四川读gou的敬姓,应该是“芶攵”这个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