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_古印度文明+邵冠青.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4课_古印度文明邵冠青

第4课 古印度文明 印度河流域文明 哈拉帕文明 Harappan Civilization (公元前 2300——公元前1750 年) Harappa city(哈拉帕古城遗址) Mohenjodalo-city (摩亨佐·达罗古城遗址) 青铜制品 (考古挖掘于哈拉帕古城遗址和摩亨佐·达罗古城遗址) 农 具 谷 仓 牛 车 谷仓(电脑复现图) 农业 棉花种植 (最早) 一组陶器 一组陶器 雕像 手工业 纺织(后期复现照) 穿珠项链 砝码 商业贸易 摩亨佐·达罗遗址 宽阔的街道和隐蔽的排水沟 巷 垃圾箱 大浴场 城市建设 摩亨佐·达罗下城(电脑复原再现) 印章文字 圣牛之印 独角兽之印 印章 连线题 印 度 埃 及 中 国 巴比伦 甲骨文 楔形文字 象形文字 印章文字 古老的佛经中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 ??? 在古印度的一个城镇里,一个理发师的儿子,悄悄地爱上了一位离车族的姑娘,两人情投意合。有一天,这位小伙子告诉他父母,说他打算和这位姑娘成亲。小伙子满以为父母会为此事而感到高兴,但想不到父母坚决反对。 ??? 他父亲劝告他说:“我的孩子,这件事根本办不到,因为这不符合我们的风俗。你是理发师的儿子,属低级种姓(首陀罗),而离车族的姑娘属高级种姓,她是刹帝利人的女儿,你们两个根本不相配。因而她是不能与你成亲的。你死了这条心吧,我重新给你找一个首陀罗人的女儿为妻。” ??? 听了父亲的一番话,理发师的儿子怔住了。他茶不思、饭不想,整日思恋着那姑娘。最后,年轻人在绝望中忧郁而死。 思考:为什么两个年轻人不能结婚? 从这个故事中你还能得出什么信息? 约公元前1500年左右,来自中亚的雅利安人侵入南亚次大陆。 印度的种姓制度 等级制度 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商 业为主 婆罗门:从事宗教事务 首陀罗:从事农、牧、渔、养猪业以及其他被认为低贱的职业(达罗毗荼人) 刹帝利:从事国家军事、行政事务 请根据种姓制度中四个等级的不同职业,分辨出四个等级孰高孰低? 1 2 3 4 为了维护种姓制度,统治集团编了一个神话:诸神在分割原始巨人普鲁沙时,他的口变为婆罗门(僧侣贵族),双臂变为刹帝利(王族、官吏和武士),双腿变为吠舍(一般公社成员),两脚则变为首陀罗(被征服的土著居民)。 (婆罗门) 口 臂 腿 脚 (刹帝利) (吠舍) (首陀罗) 统治阶级 被统治阶级 目的: 以此来论证 统治阶级的 特殊地位乃 神的意志。 最近,关于联合国是否应该讨论印度的种姓问题一事在印度朝野引起了争议。 独立之后的印度宪法也明令禁止对低种姓人的歧视。宪法还规定给“表列公民”(即低种姓的“贱民”)保留23%的公职岗位和入学名额。但在现实生活中,种姓制度的残余依旧很深。 2000年6月在比哈尔邦一个村子里发生的种姓大屠杀,死34人,伤19人,震动了整个印度。 ——《环球时报》2001年6月15日 想一想: 根据材料,你认为种姓制度对印度社会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 产生: 背景: 种姓制度引起社会矛盾 非常尖锐 创立者: 乔达摩·悉达多 时间: 公元前6世纪 教义: 众生平等,忍耐、顺从,追求“涅磐”境界及来世 早期佛教 (释迦牟尼) 佛教小故事: 在舍卫城,有个姓名叫尼提的旃陀罗挑粪者,当他在路上遇到释迦牟尼时,赶快躲开。但释迦牟尼却主动去找尼提,让尼提跟他出家修行。 这个故事反映了什么? 佛教最基本的教义: 苦谛 说明世间充满着痛苦,认为人生有八种苦:生、老、病、死、求不得、怨憎会、爱离别、五阴盛(色、受、想、行、识),可谓“一切皆苦”。 集谛 探讨造成痛苦的各种原因或根据,指出苦的根源是人的欲望。 灭谛 讲述断灭世俗诸苦得以产生的一切原因。其中最关键的是消除欲望,才能达到理想的无苦境界,也就是摆脱轮回、不生不灭的涅槃之境。 道谛 要达到理想的境界,就必须修道,这就是“道谛”。佛教所说的“道”就是涅槃之道。人生最苦,涅槃最乐,这就是佛教的基本思想 。 同时,佛教主张“众生平等”,提倡各个种姓都可以参加宗教生活,在教徒之间没有等级差别。 释迦牟尼 桑奇佛塔 鹿野苑的石狮柱头 阿育王 Asoka,(公元前273—前236年在位)佛教护法名王。音译阿输迦。意译无忧,是古代印度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国王,又被称为“无忧王”。 他信奉佛教,他统治时期是古印度史上空前强盛的时代,他也是印度历史上最伟大的国王。 佛教创立后,为下层人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