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挫折忍受力.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培养孩子挫折忍受力

大蘋果教養文章分享 培養孩子的挫折忍受力 本文 摘自:親子天下第17期 作者:陳雅慧  想幫助孩子,怕是一種剝奪;強迫自己放手,又怕殘忍得不是時候;如何讓孩子自覺特殊、深受賞識,但又不至於是一廂情願的寵溺?家長該怎麼做,才能正確建構、提升孩子的「挫折免疫力」? 現代的父母正陷入一個不自覺的矛盾中。一方面我們擔心外面的世界充滿危險和誘惑;一方面我們又很焦慮小孩太脆弱,經不起挫折和打擊...」知名的精神科醫生和作家王浩威細膩的觀察,對父母而言,有如當頭棒喝。 一位四十多歲跨國金融機構投資部門主管,工作上每一筆交易決策牽動的金額都是天文數字。每天、每週、每月的投資績效都得和公司目標、和市場、和同業相比較。在工作上,這位跨國企業的精英可以從容的面對巨大壓力,甚至當部屬被挫折擊敗時的精神後盾。但是,當自己十二歲的女兒第一次參加學校必須外宿的畢業旅行時,這位抗壓性強的爸爸竟然焦慮起來:「我問她去哪玩?住哪裡?爸爸也一起去好嗎?我真的不放心...真的想去附近旅館住,好就近照顧她...」 人工打造的挫折 這位爸爸不是個案。有太多的父母有同樣矛盾的心情,所以有人寧願在寒暑假花數萬元讓孩子出國去「體驗貧窮」。或積極打聽哪裡有冒險和探索課程,希望藉由溯溪、攀岩、露營??這種由人工打造、安全可以掌控、風險可以預估的活動,「訓練」孩子的抗壓和耐挫力。 王浩威分析,少子化的時代,小孩成為稀有動物,是周圍大人共同關心的焦點,「擁有的關心如此多,孩子幾乎不可能被忽視,也就沒有所謂『適當的挫折』」。 家長期望小孩快樂、成績好、有好朋友、對自己的生活滿意...要達到這些期望,必須仰賴小孩自己的內在力量,去妥善處理日常生活的各種挑戰。「面對挫折,『忍耐』是很苦、是不得已的。父母或許該試著幫助孩子建構新的態度,陪孩子面對挫折,也就是增強對抗挫折的免疫力,」教養專家楊俐容提出,用「免疫」取代「忍受」的新角度。 哈佛大學博士羅伯特?布魯克斯(Robert Brooks)認為,從內在面對挫折的能力包含: 1.能有效處理緊張和壓力,適應日常挑戰的能力。 2.能從失望、困境及創傷中復原,發展出明確且切合實際的目標,解決問題。 3.能與他人自在相處,尊重自己和他人。 「父母和小孩每一次的互動,都是協助孩子培養挫折忍受力的教育機會。因為在處理每件事和問題的過程中,他們學到更多啟示,克服逆境的種子也將從中萌發茁壯。」羅伯特.布魯克斯在《培養小孩挫折忍受力》一書中提醒,挫折忍受力不是一堂進社會前才要學習的「課業」,而是父母時時刻刻都需要重視的教養關鍵元素。 父母在培養小孩挫折忍受力時,必須先破除三大迷思: 迷思一 愈挫越勇 「一、二十位有醫師、教師背景的家長集體控訴某機構,訓練小孩學吞火、走碎玻璃、劈木板來克服恐懼,改善成績。結果孩子成績沒有變好,反而因為燙傷、拉傷就醫,甚至求助心理治療。」這是去年轟動一時的社會新聞。家長繳數十萬元的學費,讓孩子學吞火來克服恐懼和挫折。新聞的背後,透露出父母對於尋找教養小孩挫折免疫力「捷徑」和「方法」的焦慮。 許多父母認為孩子因為缺乏挫折,所以沒有挫折忍受力。在如此簡單的邏輯下,解決問題最快的方式,就是想辦法「製造挫折」。但這就像把免疫系統還不健全的孩子,放進充滿病毒的環境裡,效果可能適得其反。 根據沃娜和史密斯博士在《成長一路走來》一書中,對一群夏威夷孩子做了長達四十年的研究,歸納出擁有挫折復原力的人,共同擁有五種正面的人格形成要素: 1.滿意自己的工作和學業成績。 2.和家人或親屬間的感情深厚。 3.直到成年仍和父母及手足維持良好的關係。 4.有好幾個摯友可以提供精神上的支持和關心。 5.正確的自我評估,了解自己是快樂的、很滿意目前的生活狀態。 根據研究,擁有良好挫折忍受力的人,共同的「基礎」就是擁有穩固的人際關係,擁有愛與被愛的經驗。父母在給小孩挫折之前,應該先讓孩子確知自己是被愛和獲得接納;同時自己在父母的眼中非常特殊,深受賞識,而不是急著給他「更多挫折」。 任職於哈佛大學的挫折忍受力專家羅伯特.布魯克斯,清楚定義挫折忍受力高的年輕人,擁有的特質包括「自覺特殊,且深受賞識,會為自己設定切合實際的目標及期待,可以發展出解決問題及做決定的能力」。他們的自我概念中,都是優點及能力強的形象。使得他們得以發展出與同儕和成人相處的人際關係技巧,能以適當並自在的態度,向可提供支援的成年人求助。 迷思二 太害怕孩子不快樂 現代父母常常太急著滿足孩子的需求,害怕孩子不開心,無形中讓小孩養成自我中心,無法等待,一旦有絲毫情緒上不被滿足就覺得挫折。楊俐容舉例,她在飛機上看到一個五、六歲的小男孩,一上飛機還沒有坐定就吵著要喝可樂,阿嬤立刻打開給他。後來下了飛機,在行李輸送

文档评论(0)

sy7821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