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 第一节 概 述 一.时代背景 魏晋南北朝(公元220年——公元589年)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 “百骨蔽平原,千里无鸡鸣。”(曹操)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先是王粲病逝,接着徐干、陈琳、应玚 、刘桢均死于斯年一场瘟疫。 魏晋时代是一个“充满战争和饥馑,阴谋和残忍,悲歌慷慨和背信弃义,寻欢作乐和潇洒风流”的时代。 二.思想文化观念的演变 1、儒家思想式微,道家思想复兴 东汉末年,宦官专权,两次“党锢之祸”,残害忠良,使得儒家的忠君忧道思想日益动摇。 东汉党人范滂本对朝廷一片忠诚,反遭党锢之祸,临行留下遗训:“吾欲使汝为恶,则恶不可为;使汝为善,则我不为恶。” 嵇康:“老子、庄周,吾之师也。”“读庄、老,重增其放。” 阮籍则“行已寡欲,以庄周为模则” 。 “象魔术似的,庄子突然占据了那个时代的身心,他们的生活、思想、文艺——整个文明的核心是庄子。 他们说‘三日不读《老》、《庄》,则舌本间强’。尤其是《庄子》,竟是清谈家的灵感的泉源。从此以后,中国人的文化上永远留着《庄子》的烙印。” 2、玄学的兴起 玄学:魏晋时期,何晏、王弼等运用道家的老庄思想糅合儒家经义而形成一种哲学思潮。 魏晋玄学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从“道学复兴”——“儒道兼综”的阶段。到东晋之后,佛教传入与兴盛,又出现“三教合流”的局面。 清谈,也称玄言,是魏晋时期崇尚虚无、空谈名理的一种风气,多用老庄思想解释儒家经义,摒弃世务,专说玄理,佛经也往往成为名士们的清谈之资。 3、佛教的盛行 魏晋时期是宗教崇拜的时代。 玄学与佛教的融合: 魏晋玄学主要发展了老子的贵无哲学,“无”正好与佛教的“一切皆空”相似。   佛教传入中国是在东汉明帝永平年间。 佛教传入之初即与中国的神仙方术思想结合,佛法与道术相混。因为佛教宣扬无为无欲,精灵起灭,中国人常常视佛为仙,视佛法如道术。 北朝北魏的孝文帝用佛教来统治国家,大修佛院,至此之后,佛教渐渐渗入百姓民间。 思想文化观念的演变 思想文化界异常活跃是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繁荣的最主要动因。 4、魏晋名士之风 魏晋崇尚名士之风,即重视貌美,重视自我,重视个性,重视才能,重视情感,轻视品德,轻视功名,轻视务实。 名士之风“魏晋风度”:愤世嫉俗,蔑视权贵,超脱雅量;任情旷达,不拘礼法,不随于俗;纵酒任性,放诞不羁,崇尚自然,颂扬隐士。 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或云:“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山公曰:“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世说新语·容止》) 嵇康在自家大柳树下打铁,御用文人钟会来访,他旁若无人,临行不交一言。 问:“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 答曰:“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嵇康因替朋友吕安申冤而或狱,终因钟会谗言而遭杀害;临刑东市,他索琴演奏了一曲《广陵散》,叹曰:“《广》于今绝矣!”。 阮咸和同族人一起用大盆盛酒,围坐而饮,这时,猪跑来喝,也不以为意; 阮籍居丧时,饮酒食肉,毫无顾忌,其嫂尝还家,他无视“叔嫂不通问”的礼制,公然与之搭话道别。有人讥笑他,籍曰:“礼岂为我辈设也!”。 刘伶“常乘鹿车,携一壶酒,使人荷锸而随之,谓曰:‘死便埋我!’” “伶处天地间,悠悠荡荡,无所用心。” 他还裸形屋中纵酒,客来而处之泰然。“我以天当被,屋当衣裤,客缘何人我衣裤中?” 张翰(季鹰)在洛为官,见秋风起,因思家乡吴中的菰菜、莼羹、鲈鱼,于是便决然脱离官场,回乡满足口福去了。 王羲之“坦腹东床”,无动于衷,是出于对荣华富贵的冷漠淡然。   王子猷因夜静大雪,决意雪夜访隐士戴逵,经过一夜的舟行,却“乘兴而行”,“造门不前”,“尽兴而返”。   邺下悲慨(三曹七子) ——竹林徘徊(竹林七贤) ——金谷焦虑(左思、张华、陆机、潘岳等) ——兰亭玄淡(王羲之、谢安等) ——南山冲淡自然 三、文学批评的重大成就 “人的觉醒才能带来文的觉醒。”——鲁迅 四个第一: 第一部文论专篇——曹丕的《典论论文》,第一次专门讨论作家的才性; 第一部创作论专篇——陆机的《文赋》; 第一部诗话——钟嵘的《诗品》; 第一部体大精深的文论巨制——刘勰的《文心雕龙》。 三大理论范畴:言意论、形神论、才性论 1、言意论 重意轻言,得意忘言,追求玄妙之境 。 得意在忘象,得象在忘言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