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素《小草千字文》临解.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怀素《小草千字文》临解

怀素《小草千字文》临解唐代是草书发展的鼎盛时期,草书大家辈出,尤以张旭、怀素最为知名。二人皆耽酒清狂,迥异世俗,世人以“颠张醉素”赞之。怀素是继张旭后又一位杰出的草书大师。虽然怀素幼而事佛,从少年的风流清狂到老年的清静孤寂,六十余年一直以僧人身份示人。却未见其在佛学上留下宏篇巨著,倒是他的草书艺术在书法发展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 怀素字藏真,俗姓钱,永州零陵人,其生卒年说法有二:一说公元725—785年,是以怀素《清静经》署款“贞元元年八月二十有三日,西太平寺沙门怀素藏真书,时年六十一”为依据推算所得。一说生于公元737年,卒年不详。是根据停云馆《千字文》署款“贞元十五年六月十七日于零陵书,时六十有三”推算所得。后世学者多以生于737年说法为审慎之论。 怀素名下的传世墨迹有《自叙帖》、《苦笋帖》、《小草千字文》、《食鱼帖》等。刻本有《东陵圣母帖》、《藏真律公二帖》等。除《苦笋帖》公认为怀素真迹外,其余几种一直诉讼不断,未有定论。 怀素25岁(公元762年)时,因“恨未能远睹前人之奇迹,所见甚浅,遂担笈杖锡,西游上国,谒见当代名公(《自叙帖》语)。自零陵出游,至衡阳、广州、潭州、岳州,最后到达长安。一路上拜谒名公,结交时贤。名才高士如李白、卢象、张谓、任华、苏涣、戴叔伦、钱起等三十余人,皆以歌行称颂之。任华《怀素上人草书歌》记述了怀素在京华的盛况: 狂僧前日动京华,朝骑王公大人马,暮宿王公大人家。谁不造素屏,谁不涂粉壁,粉壁摇晴光,素屏凝晓霜,待君挥酒不可弥忘。骏马迎来坐堂中,金盆盛酒竹叶香。十杯五杯补解起,百杯以后始癫狂。一颠一狂多意气,大叫一声起攘臂。挥毫倏忽千万字……狂僧狂僧尔虽有绝艺,犹当假良媒。不因礼部张公将尔来,如何得声名一旦喧九垓。 文以“狂僧”赞之。此时怀素是在美酒和赞扬中生活的,表现出来的亦是自信满满、物我两忘的狂姿逸态。作为一个少年和尚,以书会友,当众表演:“粉壁长廊数十间,兴来小豁胸中气,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悬空作业,墨气淋漓,疾运急送,情狂意放,令观客喝彩连连。怀素嗜酒成癖,酒酣兴发,“遇寺壁里墙,衣裳器皿,靡不书之”。于酒于书之痴迷成为后人传诵的佳话。 怀素书法似以大历七年(公元772年,时年35岁)在洛下谒见颜真卿后,略有所悟,渐渐敛规入矩,用笔沉稳,不再有“迅疾骇人”之状。《论书》、《苦笋》诸帖可以为证,怀素之狂,其实狂在其草书,且时在青、中年时期。当怀素自长安还乡后,不见再出远游,亦不再见有好事者称狂言奇的应景诗篇。《自叙帖》书于大历十二年(公元777年)属于怀素中年之作,《论书》、《苦笋》为晚年之作。而《小草千字文》为其署款最晚的作品。书风因岁月的变化和阅历的增加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从早年的清健秀丽,到中年的劲挺秀拔,再到晚年的苍劲古雅,再到最后的静穆安详。 了解一下怀素书风的蜕变过程,对于我们学习其书法应该是有推动作用的。 怀素《小草千字文》是其晚年对草书艺术的进一步探索研究、深化发展、日益完善的经典之作。具有禅宗宁静淡泊的理想审美情趣。几十年的僧侣生活使其世俗的名利观以及浮躁的心态荡然无存。内心平静如镜,简约恬淡。创作时已达到了物我两忘、天人和一的最佳境界。不再有千秋之想,萧散平淡一任腕底涓涓流出。 怀素《小草千字文》用笔以中锋,圆笔为主,间以侧锋,方笔作调节变化。线条圆健而不单调,点画形态富有细节变化。此帖老辣中见精微是其最有意味和最精妙之处。表现在其偏旁部首间相连接的牵丝不多用,故其字的形态显得简练清静,不拖泥带水。线条往往以圆转流畅中含有灵活委婉的直折变化,不是简单的画弧转圈,一笔带过。这是《小草千字文》用笔柔中寓刚,内涵丰富特征,尤其耐人寻味。举例来说:如“眺”、“劳”、“敢”等基本上用中锋,圆笔;“济”、“熟”、“德”、“顾”、“率”、“房”等字中锋为主,兼有侧锋变化。还有一些字则在圆转画弧的线条中分明暗含灵活生动的分段直折变化。如“特”字的右侧结构,“园”字的外廓几处转折,“两”字右半部向左回抱,“驾”字下部笔画转中见折,“转”、“觞”字右侧圆转笔画等。这些在临摹时要多加体会,领悟笔意。 孙过庭言“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我们在临帖之前一定要认真读帖。避免在临帖中出现用笔、结体上的失误。怀素《小草千字文》有一些比较特殊的现象。应该连笔的却不连,应该断笔的反而不断。对起止、向背、转换等技法问题要细心观察,了然于胸后方才下笔。怀素《小草千字文》虽然字字多独立,不做连属笔画,但气脉却是畅达贯通的。尤其是单字笔画之间的牵丝。这种牵丝虽然不是点画,但作用却极其重要。一般来说,点画实而重,牵丝虚而轻,古人称为“游丝”。游丝从点画的实笔中出,不能突兀,应渐次过度,由重渐轻,由粗渐细,沉着有力,极富弹性。 我们在临习《小草千字文》时,亦不能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