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网中基于改进的多种群遗传算法的分布式发电规划 distributed generation planning based on a modified multi-population genetic algorithm in distributed networks.pdfVIP
-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配电网中基于改进的多种群遗传算法的分布式发电规划 distributed generation planning based on a modified multi-population genetic algorithm in distributed networks
第26卷第12期 电力科学与工程 V01.26,No.12
4
ElectricPowerScienceand
2010年12月 Engineering Dec.,2010
配电网中基于改进的多种群遗传算法的分布式发电规划
张惠卿,李燕青,刘朝霞
(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河北保定071003)
摘要:介绍了分布式发电的概念、分类,分析了分布式发电对配电网及其规划的影响,并对目前存在的
分布式发电规划模型进行了总结和研究。最后提出一种改进的多种群遗传算法,经实例验证改进算法具
有更好的收敛性和适应性。
关键词:分布式发电;多目标优化;多种群遗传算法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M728.1
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
途径之一,同时也对国家稳定、经济、清洁、安
0引言
全的能源供应体系的构筑,以及能源与环境,经
济与安全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
持续紧张的能源形势与环保意识的增强促进 意义【1_2|。
了分布式发电(DistributedGeneration,DG)的
大力发展。尤其是近年来,在电力市场环境和节
1 分布式发电及其对配电系统规划的影响
能、可持续发展理念影响下,分布式发电特别是
基于可再生能源的分布式发电越来越受到各国的
1.1 分布式发电的定义与分类
重视。各国纷纷制定相应的能源战略方针、政策
至今对分布式发电仍然没有统一的定义。
与规划,寻找可替代能源。据悉,目前世界上至
国际大型电力系统委员会(CIGRE)将分布式
少有66个国家制定了可再生能源政策目标,至
发电定义为“非经规划的或中央调度型的电力
少60个国家都已出台了鼓励发展可再生能源的
政策。 生产方式,通常与配电网连接,一般发电规模
在50一100
作为可再生能源利用的重要形式,分布式发 MW之间。”文献[3]指出,DG
电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迅速发展,一些相关技术的 有着更广泛的定义,可以包含任何安装在用户
开发和应用日趋成熟,例如光伏发电、风力发电 附近的发电设施,包括DG、热电联产
等年增长速度都在20%以上。基于可再生能源
的分布式发电已成为实现能源多样化、应对全球 用户的电能存储技术。其技术类型包括:内燃
气候变化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替代能源,成 机、燃料电池、燃气轮机和微型燃气轮机、水
为国际能源领域的热点。但整体来看,分布式发 电和小水电、光伏发电、风能、太阳能以及以
电在整个电力供应中所占的比重还比较低,而且 垃圾(生物质)为燃料资源的能量利用装置。
其在系统中不合理渗透将对电网各方面带来严重 从不同的研究方向,DG有不同的分类方
影响。因此,如何提高风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 式。一般可以根据DG的技术类型、所用的一
的发电比重,加快电源结构调整;减少分布式发 次能源及电力系统的接口技术进行分类H1,总
电对电网的不利影响,发挥其最大优势是需要迫 结如表l(其中牛表示存在该种规模的分布式
切解决的问题。将分布式发电纳入配电网规划, 发电)。
收稿13期:2010—09—2l。
@126.∞m。
万方数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配电网接地方式评述 review on distribution networks grounding method.pdf
- 配电网接地方式探讨 study on grounding mode of distribution network.pdf
- 配电网交直流同线馈送方式的潮流分析 power flow analysis of ac and dc transmitting simultaneously along the same feeder line in distribution network.pdf
- 配电网接纳分布式光伏电源容量分析.pdf
- 配电网节点边际容量成本及应用 locational marginal capacity cost in distribution network and its application.pdf
- 配电网经济运行的bp神经网络评估模型 evaluation model of power distribution economy operation based on bp neural network.pdf
- 配电网架空线路并联可调间隙保护装置研究 research on adjustable gap lightning protection device for distribution network overhead lines.pdf
- 配电网节能潜力评估系统开发方案 systematic developing program of distribution network energy saving potential evaluation.pdf
- 配电网交直流同线馈送方式 the way of ac and dc transmitting simultaneously along the same feeder line in distribution network.pdf
- 配电网静止同步补偿器的非线性控制方法 nonlinear control method of dstatcom.pdf
- 配电网中一种新的谐波计量技术 a novel technology of harmonic measurement in distribution network.pdf
- 配电网自动化体系结构和通信方式的研究 study on the structure and communication mode of distribution network automation system.pdf
- 配电网自动化通信方案的对比及应用设计 the application design and contrast of the communications scheme in distribution automation.pdf
- 配电网重构的正交设计模型 distribution network reconfiguration using orthogonal design.pdf
- 配电网自动化通信方式的比较 comparison on communication modes applied in distribution automation.pdf
- 配电网自动化管理系统模型动态变化处理机制 management mechanism for dynamic model change in distribution network automation management systems.pdf
- 配电网自动化通信规约测试系统开发与应用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testing system for communication protocol of distribution automation.pdf
- 配电网自动化通信规约转换器的设计 design of distribution automation communication protocol conversion equipment.pdf
- 配电网自动化系统通信技术探讨 discussion 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of automation system for distribution grid.pdf
- 配电网自动化系统与配电地理信息系统一体化 the integration of distribution automation system and geography information system.pdf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