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红,“徽行天下”浓艳注脚.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祁红,“徽行天下”浓艳注脚

祁红,“徽行天下”浓艳注脚虽然祁红的崛起只是徽商进取和扩张的一个注脚,但这注脚却格外浓艳和醒目。 褶皱徽州,风情祁红 祁门红茶的兴起,与徽商们游刃有余的商业推广密不可分。 作为中国近代史上最具国际影响的茶类之一,我们宁可把祁门红茶的产生与发达当成是商业文明和自然造化双重作用的结果。 在描述这一概念之前,我们把目光对准皖南那一带褶皱丛生的山水,而这一地带,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古徽州。 溯源追本,徽州脱胎于隋文帝开皇九年(589)所置的歙州。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改歙州为徽州,自此以后,徽州的地名前后沿用长达780年之久,所辖六县也基本没有变动。而这漫长的780年,对徽州孕育出相对统一的文化起到了积极作用,也为徽商的崛起提供了便利。徽州所辖六县为:歙县、黟县、休宁县、绩溪县、祁门县、婺源县,其中婺源县在现在的江西境内,其余五县皆在安徽省内。从中国的地形图上看,这几县县境之内山峦纵横:北边是南北走向的九华山,中间横亘着连绵不绝的黄山,而南端,又是密不透风的天目山。 明山秀水,皖南绝佳。徽州一直是旅行家们乐此不疲的乐园,而在这一带徘徊最久,最为著名的旅行家应该是李白了。根据专家的研究,李大诗人曾经五次游皖,特别是天宝十二年(753),53岁的他第三次游皖时,几乎走遍了徽州的每一个区县。徽州山水让已届暮年的老诗人诗兴大发,他一路边走边写,留下了许多和山水一样绝妙的好诗。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座闲,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此地一溜的明山秀水是行者的天堂,而对于山中百姓来说,却有苦难言。早在徽商驰骋天下之前,徽州一直是落后闭塞的概念。“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山是秀丽的山,水是纵横的水,但山水阻隔了徽州和外界的联系,世外桃源的另一面,就是落后与艰辛。和中国古代四大商帮的晋商一样,徽州商人的崛起,也是穷则思变,愈是落后与闭塞,愈能激起人们强烈的进取和扩张意识。 于是,在中国的版图上,人们看到越来越多徽州商人的影子。他们带着皖南山区赋予的聪慧和精明,携着山里人的质朴与坚韧,一直走,一直走,走向十里洋场,也走向帝国权力的中心。其中,红顶巨商胡雪岩、徽墨名家胡开文、茶商胡炳衡、徽商工业创始人胡练九等等,就是徽商群体中的佼佼者。 于是,我们看到,在徽商个人大放光彩的同时,祁门红茶也以独特个性的“祁门香”征服了自王公贵族到平民百姓的所有茶客。可以说,祁门红茶的兴起,与徽商们游刃有余的商业推广密不可分。 也许,祁红的崛起只是徽商进取和扩张的一个注脚,但这注脚却格外浓艳和醒目。 2012年7月底,《问道·中国茶》专刊的记者一行二人踏上池州地界,开始了对祁门红茶的实地考察。负责接待我们的是池州润思红茶的销售经理汪贵帆先生,作为润思红茶的元老,汪总对祁红的历史和现状了如指掌。 这是我们问道中国茶过程中很特别的一站。酷暑七月,我们的行程从祁门红茶主产地的背面开始了,这一程,山穷水尽,这一程,柳暗花明。 安徽祁门,牯牛降山路。徽商由古徽道贩茶出山,顺秋浦河入长江,经池州、芜湖、南京至扬州,再沿京杭大运河北上,经淮安、徐州、济宁、临清、德州、天津,至通县(今通州)上岸,进入北京城。清朝时,徽商还南下贩茶到广州,可获得巨额利润,徽人有“漂广州,发洋财”之说。他们将茶叶由仙寓山古徽道运出山,再经饶州过鄱阳湖,经南昌、赣州、南雄、韶关,贩卖至广州,甚至由十三洋行卖到国外。徽州茶商不论是北上还是南下,都要历经千山万水,还有沿途的匪患、瘟疫、天灾,贩茶之路凶险万分,成者十不过一,大多数人客死他乡。 这是位于西黄山牯牛降一带的迎客松,和黄山上的迎客松如出一辙。黄山松的生长方式很奇特,它们都扎根在岩石缝里,没有泥土,枝丫都向一侧伸展。它们的根大半长在空中,像须蔓一般随风摇曳着,为的是能够更好的迎接雨露,拥抱阳光。这里山峰陡峭,土少石多,无法留住很多水分。但它们却都能长得那么苍翠挺拔、隽秀飘逸!那么,是谁在滋养着这些无本之木?是云?是雾? 从西黄山到阊江河 从牯牛降到阊江河,天时地利之便,成就了祁门与“祁红”之间的传奇姻缘。 祁门县风景最佳的地方应该是牯牛降。牯牛降坐落在石台、祁门两县交界处,古称“西黄山”,是黄山山脉向西延伸的主体,其雄、奇、险、秀不输黄山,别具一格。 牯牛降境内有36大峰、72小峰,36大岔、72小岔。最高峰“牯牛大岗”,海拔1727.6米,似牯牛顶天而立。登临极顶,南望群山连绵,黄山诸峰尽收眼底;北眺长江如练,蜿蜒西去,美不胜收。尤为神奇的是,每当秋高气爽之时,峰顶常有硕大的圆弧状七色光环浮现,随风飘浮滚动,此称“佛光”,为牯牛降景观一绝。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