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周作人遗民话语.docVIP

解读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周作人遗民话语.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解读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周作人遗民话语

解读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周作人遗民话语【内容摘要】20世纪30年代周作人写有不少谈遗民的文章,在民族命运面临深重危机的情境中,周作人与遗民文化的此番对话别具深意。周作人的遗民话语呈现了遗民思想与生存的真实性、复杂性,他肯定的是思想通达而兼具民族气节的遗民,对历尽劫难仍保有闲适情趣的遗民深具同情。在移民、忠义、降节者几种乱世人生选择中,周作人对遗民式生存有所肯定,然而其“以气节为时俗”和“苟全性命于乱世”的思想观念又使他对遗民式生存进行了价值颠覆。 【关 键 词】遗民;气节;定见;无信。 【作者简介】万 杰,文学博士,江西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讲师,主要从事中国现 代文学和当代文学批评研究。一 1932年至1937年抗战爆发数年时间内周作人写下为数不少的谈遗民与遗民著作的文章(主要是明遗民)[2],其此前与此后谈及遗民文化的文章则不多。在一个民族命运风雨飘摇的年代,周作人如此集中地谈论遗民文化显然有他的思考。在阅读遗民文化的同时,周作人还对李小池的《思痛记》、鲁叔容的《虎口日记》与林纾的《京华碧血录》等写“洪杨之乱”与“庚子之乱”(此乃周作人的说法)的文字有兴趣。遗民著作与李小池、鲁叔容等的文字的共同之处即都写到了乱世情形,区别只在前者写到的是外乱,后者记的则是内乱。遗民著作成为周作人窥察乱世情形的一个窗口,而谈遗民的文章明显较多则表明周作人对时势的预测:一场外乱即将来临。在中日战争风雨欲来之际,周作人眼前的中国是一幅令人绝望的末世情景,在他看来亡国自是难免,如此情形之下他将以何面目存于世间不能不是个需要考虑的问题。从遗民著作中窥察真实的国民性痼疾从而进行批判是其一,了解生命个体在动乱时代的生存状态是其二,而后者或许更为迫近周作人的真实心态。 清末民初的知识分子无论是改良派还是革命派说遗民必举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这样著名的遗民思想家[3],一般人对遗民的印象也主要来源于他们。但30年代的周作人谈遗民却很少以他们为例,甚至很少提及。顾炎武被周作人认为道学气十足而表示不屑,王夫之的名字似乎从未出现在他的文章中。其中原由周作人的这段话也许可作说明:“傅青主是明朝遗老,他有一种特别的地方。黄梨洲顾亭林孙夏峰王山史也都是品学兼优的人,但他们的思想还是正统派的,总不能出程朱陆王的范围,颜习斋刘继庄稍稍古怪了,或者可以与他相比。”[4]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参与者,“程朱陆王”为代表的宋明理学正是周作人的批判对象,对思想上不能脱离者自然没有好感,他们是正统派,傅山、颜元、刘继庄便是思想通达的非正统派。可以归入周作人的非正统派遗民之列的还有张岱、王思任、陈章侯、叶天寥、贺贻孙等。周作人评价读书人思想可取与否的两条标准之一就是对佛家、道家的态度。傅山在周作人看来就是一位思想通达的人物。全谢山所著《阳曲傅先生事略》中说:“天下大定,自是始以黄冠自放,稍稍出土穴与客接,然间有问学者,则曰,老夫学庄列者也,于此间仁义事实羞道之,即强言之亦不工。”[5]周作人说:“此一半是国亡后愤世之词,其实也因为他的思想宽博,于儒道佛三者都能通达,故无偏执处。”[6]周作人取舍遗民的标准与他评价普通中国读书人思想的标准没有什么区别,或者说没有因为遗民具有民族精神和气节而无视他们真实的思想。作为遗民群体最为突出的特点也是为世人最为看重的品格:民族气节,在周作人这里成为次要标准,至多是与思想标准处于同等的地位,也就是说周作人取的是思想与气节兼具者。周作人曾在文章中对傅山拒绝清廷征召保持民族气节的行为大致赞词:“我们读全谢山所著《事略》,见七十三老翁如何抗拒博学鸿词的征召,真令人肃然起敬。古人云,姜桂之性老而愈辣,傅先生足以当之矣。”[7] 但复杂性在于周作人对气节论保持了警惕,他谈思想的热情更多于谈民族气节。周作人拒绝使用“逆胡膻虏,非我族类”(章太炎语)和“夷夏之防”类的词汇与话语模式,甚至在日本侵略中国已成事实之时,他还一厢情愿地理解为中日两种文化之间的误解,甚至不忍心用“侵略”一词指称日本对中国的行动。他多次在文中指出偏激气节论的流弊。周作人对偏激气节论的批判与他对忠义的非议联系在一起。对忠义即为国殉身者,周作人没有多少好感,认为是偏激气节论下的产物,屡次在文中引用颜元和洪允祥的话进行批评。颜元说:“吾读《甲申殉难录》,至愧无半策匡时难惟余一死报君恩,未尝不泣下也,至览和靖祭伊川不背其师有之有益于世则未二语,又不觉废卷浩叹,为生民怆惶久之。”[8]如果说颜元身处那个时代虽然觉得于“生民”无益,对以死报国者还有同情,而几乎与周作人为同代人的洪允祥则意态决绝:“《甲申殉难录》某公诗曰,愧无半策匡时难,只有一死答君恩。天醉曰,没中用人死亦不济事。然则怕死者是欤?天醉曰,要他勿怕死是要他拼命做事,不是要他一死便了事。”[9]周作人对颜元、洪允祥的话甚为赞同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