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走基层 农产十贩记.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记者走基层 农产十贩记

记者走基层 农产十贩记湖北是农业大省,为了摸清全省农产品发展现状,近期楚天金报重点策划《湖北农产品 俏销走四方——农产十贩记》系列调查报道。通过记者亲身经历和深入调查,楚天金报相继推出“贩蛋记”、“贩藕记”、“贩虾记”、“贩蜜记”、“贩猪记”、“贩鱼记”、“贩龟记”、“贩羊记”、“贩茶记”、“贩蟹记”等10个行业20个整版报道,鲜活地反映了当代农民的真实生存状况、农产品市场的活跃程度、物流运输环节的诸多问题以及商品社会的自身商业规则等,有效地推介了湖北的优势农产品行业。记者跟踪采访从生产链到销售链的全部过程,报道了对百姓日常生活的重要影响,对如何提升湖北农副产业规模、档次带来了有益启示。这组策划报道,是楚天金报在“走转改”中探索创新“记者走基层”形式的一个新突破。 可读而鲜活的新闻呈现 都市类报纸就涉“农”报道做出新意、贴近性和可读性,既可供领导决策参考,又能使农户受到启发,不是件容易的事。 都市里的百姓对禽蛋养殖可能不感兴趣,但对每天餐桌上食用鸡蛋的价格肯定关注;他们对莲藕种植可能不感兴趣,但对厨房里正煨的排骨莲藕汤是否有营养很关心;他们对小龙虾养殖可能不感兴趣,但面对餐桌上红彤彤、香喷喷的小龙虾食用是否健康肯定感兴趣…… 找到了市民的关注点,也就找到了新闻报道与市民联系的契合点。记者带着市民的这些疑问,深入养鸡场、莲藕塘,走进小龙虾养殖场和蜂蜜采集地,从生产环节、物流环节到销售环节,跟着鸡蛋贩子、莲藕贩子、小龙虾贩子、蜂蜜贩子等全程体验,探访一枚鸡蛋、一根莲藕、一只龙虾、一瓶蜂蜜的来龙去脉,追踪商品从源头到市民餐桌的价格变化,通过鲜活而生动的新闻呈现,让读者了解到农民的艰辛、农产品的流通过程以及这些食品的安全程度和价格变化。 譬如,楚天金报4月7日刊发的“农产十贩记”第一篇《贩蛋记》,记者乘坐大货车南下广州贩鸡蛋,颠簸18个小时,行程1050公里,写出了《从鸡窝到餐桌 蛋价“三级跳”》。通过记者的亲身经历,了解到一批产自随州唐镇的绿皮鸡蛋,经过随州、武汉、广州的4道蛋贩子,中间转车5次,来到广州的菜市场,蛋价从0.36元/个涨至1元/个,超市里更是高达2.1元/个。而配发的清晰、明了的蛋价“三级跳”制图,让读者很快了解了从鸡窝到餐桌的蛋价变化情况。 4月14日刊发的《贩藕记》,记者乘坐大货车,随同一车由武汉发出的湖北知名农产品——蔡甸莲藕,颠簸17个小时到浙江金华贩卖;5月1日刊发的《贩虾记》,记者随同一批鲜活的潜江小龙虾驶往苏州、上海;5月14日刊发的《贩蜜记》,记者随同武汉蜂蜜贩子前往河南灵宝市采蜂蜜,记者亲身体验到打蜜过程,被蜜蜂蜇肿手、转场路上遇堵车、蜂群飞走一半等细节描写,鲜活地呈现了蜂农的不易,引发了读者的心理共鸣。 深度而冷静的产业思考 “农产十贩记”这组鲜活的体验式系列策划,每期推出两个整版,版式整齐大气,令人耳目一新。这组报道的可贵之处在于:没有仅仅停留在一般性的记者体验、“记者走基层”层面上,而是深入一步,通过对一个个行业的感性认识,引发深度而冷静的产业思考,并对产业发展提出合理性、建设性的建议。 以《贩蛋记》为例:一车绿皮鸡蛋,从湖北随州的蛋场,长途运输到广州,再卖到市民的餐桌,中间转车5次,经手6道,从0.36元到1元,身价涨了将近两倍。那么,这一枚鸡蛋中间6角多钱的差价,究竟被谁赚走了呢?为此,记者千里追踪,进行了一番深入打探。 此外,报道还反思,尽管湖北是禽蛋养殖大省,但通过广州蛋贩的视角提醒:随着广东地区社会资本大举进入养殖行业,无论从饲料成本、养殖技术和规模、市场灵敏度、禽蛋深加工等各个环节,湖北蛋农的优势殆尽。这一新视角,对眼下正处于“寒冬”中的湖北蛋农来说,尤其显得冷静而清醒。 《贩藕记》同样充满这种理性思考。报道称:每年7月开始,随着一节节洁白的早藕上市,一直到次年的四五月份,包括蔡甸莲藕在内的湖北莲藕,一车车陆续外销,鲜藕的清香远飘到大半个中国。而记者透过现象反思:大量生鲜泥巴藕外运的背后,正意味着本地莲藕深加工产业链的缺位。这些外销的鲜藕,如何通过在本地的深加工,实现身价的“华丽转身”,值得思考。 5月中旬,记者跟随蜂蜜贩子到河南追花逐蜜,随着对蜂农、蜂蜜贩子和蜂产品企业采访的深入,记者在为湖北蜂蜜出口创下全国“十一连冠”高兴的同时,也为蜂产业链条上存在的不少隐忧担心。随着养蜂成本的增加,蜂产品市场假蜂蜜的泛滥,湖北养蜂业面临“后继无人”的窘境,这是很多湖北人始料未及的。 在《贩猪记》中,报道了湖北省是全国养殖大省,年出栏生猪突破4000万头,但在整个养猪产业链中,畜牧产品的品牌意识不强、下游的肉类深加工不足、本地缺少响当当的品牌企业。 正是通过一个个的追问和一次次反思,暴露出湖北农产品在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隐忧和短板,这些无疑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