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一中防震知识教育-寿第一中学.ppt

  1.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寿一中防震知识教育-寿第一中学

寿县一中政教处 2015年3月 一、地震基本知识 1. 什么是地震? 地震是地球内部介质局部发生急剧的破裂,产生的地震波,在一定范围内引起地面振动的现象。 2. 地震是怎么形成的? 地震是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引起的地球表层的振动。当地球内部在运动中积累的能量对地壳产生的巨大压力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岩层便会突然发生断裂或错位,使积累的能量急剧地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就形成了地震。一次强烈地震过后往往伴随着一系列较小的余震。 3.地震分类、震级与烈度 1)构造地震:构造地震发生的原因,是地下岩层受地应力的作用,当所受的地应力太大,岩层不能承受时,就会发生突然、快速破裂或错动,岩层破裂或错动时会激发出一种向四周传播的地震波,当地震波传到地表时,就会引起地面的震动。世界上85%-90%的地震以及所有造成重大灾害的地震都属于构造地震。 2)火山地震:由于火山爆发引起的地震。 3)陷落地震:由于地层陷落引起的地震。 4)诱发地震:由于水库蓄水、放水引起库区发生地震。 震级:衡量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度量。 震级大一级,释放能量大31.6倍! 震级: 指地震的大小,是表征地震强弱的量度,是以地震仪测定的每次地震活动释放的能量多少来确定的。震级通常用字母M表示。 震级 震级每相差1级,释放的能量相差约30倍. 震级每相差2级,释放的能量相差约900倍 震级每相差0.1级,释放的能量相差约1.4倍 烈度:用来衡量地震的破坏程度。同样大小的地震,造成的破坏各地不一定相同;同一次地震,在不同的地方造成的破坏也不一样。 炸弹的炸药量,好比是震级;炸弹对不同地点的破坏程度,好比是烈度。 烈度的影响因素: 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结构、建筑物牢固程度 震级越大、震源越浅、震中距越小,烈度就越大。一般来讲,一次地震发生后,震中区的破坏最重,烈度最高。 4. 全球地震带与中国地震分布特点 中国地震活动特点: 频度高、强度大 分布广、震源浅 灾害严重 5. 地震波 地震发生后,其能量以 地震波的形式向外传播 [体波(p、s)和面波]。 二、地震预测预报 地震前兆: 一般情况下,大地震是有前兆的,大地震前常有不少异常的自然现象发生,叫地震前兆,平原地区更加明显。 地震前兆分为宏观前兆、微观前兆。 地震前兆 宏观前兆:就是人们可以直接感觉到的如气象(如地声、地光、地气、地动等)、地下水异常变化、动物异常反应等叫宏观前兆。 微观前兆:就是通过仪器观测到现象叫微观前兆。如漳州地震台(在龙海九湖石狮岩下)就有多种地震前兆观测仪器。 地震前兆 [地光] ??? 大地震发生前,在震中或附近地区常常出现形态各异的地光,以白、红、黄、蓝色较为常见,通常在夜晚天空较暗时才可见。 [地声] ? 在地光发生后,有时会有地声。多数像打雷,有时像狂风、炮鸣、狮吼等。 三、地震避护和疏散 2.就近躲避,伏而待定 破坏性地震突然发生时,只有几秒到十几秒时间,采取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的方法是应急避险的好办法。震波的间歇是最佳的逃生时机。 在1556年陕西华县8级大地震的记载中也总结到:“卒然闻变,不可疾出,伏而待定,纵有覆巢,可冀完卵。” 意思是说,突然发生地震时,不要急着向外逃,而要躲避一时等待地震过去,还是有希望存活的。这“伏而待定”,高度概括了紧急避震的一条重要原则。 a、就近躲在结实物体旁边 及时躲到两个承重墙之间跨度最小的房间里如厕所、厨房等。以及房间内侧的墙角,应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且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物体旁。当有物体砸下来的时候,低姿势躲在结实的物体旁,物体可以先受倒塌物品的力道,让一旁的人取得生存空间减少对人的直接伤害。 b、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 身体应采取的姿势:伏而待定,降低身体重心。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 c、保护头颈、眼睛,掩住口鼻 用被褥、枕头、脸盆等物护住头部。 为什么地震瞬间不宜夺路而逃呢? 大地震时,人们在房中被摇晃甚至抛甩,站立和跑动都十分困难。 地震时人们进入或离开建筑物时,被砸死砸伤的可能性最大。 现在城市居民多住高层楼房,根本来不及跑到楼外,反倒会因楼道中的拥挤践踏造成伤亡。 除在低层人员外,不要跳窗跳楼。 伏而待定,伺机而逃才是上上策!! 伺机而逃 一次地震的持续时间多为10几秒,震波的间歇是最佳的逃生时机。余震对人的威胁会更大。第一次地震后,各种建筑物也许被震损或局部震塌,而余震之后通常是大规模的倒塌。 在“先避”的过程中,选择“靠外不靠里”的地点躲避,能为震波过去之后的逃生带来便利。 迅速有序地利用楼梯逃生,切忌跳楼。 外逃过

文档评论(0)

zhuw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