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向呼啸山庄之路》陕西人民出版社.pdfVIP

《通向呼啸山庄之路》陕西人民出版社.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通向“呼啸山庄”之路 李迎丰 著 陕西人民出版社 先 睹 感 言 黄晋凯 这是一本女性军人学者的研究文集。 在我们外国文学的同行中,女性专家为数不少。她们大多 聪慧颖悟,感受敏锐,情绪投入,且口齿伶俐,表情丰富,因而多 数都能成为课堂上深受学生喜爱的老师。而本书的作者李迎丰 教授,也许是长期就职于军事院校的关系,除女性学人的共性 外,更兼有一股朴实、敦厚、谨严的军人风度,在我们以文相会的 友人中别具一格。 我历来以为,中国学者研究外国文学应立足于中国文学, 即,不论是否进行狭义的“比较”,在解读作家和作品、阐释方法 和理论、探讨现象和规律时,都要心中装着中国文学,都要以丰 富和发展中国文学作为探讨的出发点和归宿。过去曾听过李迎 丰同志的学术发言,读过她一二篇文章,这次又有幸通读了这本 文集的校样,它们留给我的总体印象是,作者学术视野比较开 阔,且能始终以中国文学为圆心展开思考,读来颇受启发。 五十年来,我们的研究常自觉不自觉地受到各种风向的影 响。时而视苏联文学为楷模样板,时而是铺天盖地的现代主义; 时而苏修文学成众矢之的,时而后现代成热门话题……个人在 潮流中往往身不由己而难以展开独立特行的翅膀。所幸的是, 这种学术上的“稚气”,不断受到有识之士的挑战,人们日渐有了 更为广阔的探索空间和更加多向的思维方式。本论文集中多数 文章,均显示了可贵的独立思考的科学精神。如《现实主义在二 十世纪的启示》一文,尽管我并不完全同意作者诸如现代主义优 于现实主义等某些观点,但却十分欣赏她在评价苏联“社会主义 现实主义文学”的“复杂性”和“一致性”时所表现的科学态度与 平和心态,联系中国文学发展的实际时也贴切自然,没有故作惊 人的偏激,也没有随风而行的从众。 对 年代以来引进的诸多西方批评方法,我们译介较多, 评说较多,具体运用则较为欠缺,因而曾招来“中看不中用”、“云 山雾罩,不得要领”等议论。迎丰教授却不甘于停留在静心的理 解阐释上,而是勇于实践,努力尝试使用新方法对中外作家作 品、文学现象进行开拓性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对于一位 女性学者而言,“女性批评”的“拿来”最为得心应手应是情理之 中的事。多篇关于中外女作家评论,表明作者对这一批评方法 的深刻把握和熟练运用,也表明性别视角所提供的思维领域并 非像某些男士们所想象的那么狭窄和偏执。《通向“呼啸山庄” 之路》,从 世纪英国三位著名女作家的创作概括出的三种模 式,虽然难以成为公论,但确实可以激发新的思考。 我不想、也无力对文集论及的诸多方面作具体评述。理论 文字也像文学作品一样,一旦投入社会,就只能无条件地接受读 者见仁见智的品头论足。我想说的是,作为一名先睹的读者,在 这字里行间,我看到了一个认真的学者在进行着认真的探求,其 中有思想的火花,有缜密的思索,有严谨的推理,更有求知求真 的激情。这一切,对于我这颗已近乎愚钝的头脑都形成了十分 有益的强刺激,这是我要真诚感谢作者的。 作者的努力,已经赢得了可喜的收获。我们深信,正如其名 字所显示的,她定将“迎”来更大的“丰”收。 年 月 北京 目 录 比较与理论篇 …………………… ) ( 现实主义在 世纪的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502613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