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通向“呼啸山庄”之路
李迎丰 著
陕西人民出版社
先 睹 感 言
黄晋凯
这是一本女性军人学者的研究文集。
在我们外国文学的同行中,女性专家为数不少。她们大多
聪慧颖悟,感受敏锐,情绪投入,且口齿伶俐,表情丰富,因而多
数都能成为课堂上深受学生喜爱的老师。而本书的作者李迎丰
教授,也许是长期就职于军事院校的关系,除女性学人的共性
外,更兼有一股朴实、敦厚、谨严的军人风度,在我们以文相会的
友人中别具一格。
我历来以为,中国学者研究外国文学应立足于中国文学,
即,不论是否进行狭义的“比较”,在解读作家和作品、阐释方法
和理论、探讨现象和规律时,都要心中装着中国文学,都要以丰
富和发展中国文学作为探讨的出发点和归宿。过去曾听过李迎
丰同志的学术发言,读过她一二篇文章,这次又有幸通读了这本
文集的校样,它们留给我的总体印象是,作者学术视野比较开
阔,且能始终以中国文学为圆心展开思考,读来颇受启发。
五十年来,我们的研究常自觉不自觉地受到各种风向的影
响。时而视苏联文学为楷模样板,时而是铺天盖地的现代主义;
时而苏修文学成众矢之的,时而后现代成热门话题……个人在
潮流中往往身不由己而难以展开独立特行的翅膀。所幸的是,
这种学术上的“稚气”,不断受到有识之士的挑战,人们日渐有了
更为广阔的探索空间和更加多向的思维方式。本论文集中多数
文章,均显示了可贵的独立思考的科学精神。如《现实主义在二
十世纪的启示》一文,尽管我并不完全同意作者诸如现代主义优
于现实主义等某些观点,但却十分欣赏她在评价苏联“社会主义
现实主义文学”的“复杂性”和“一致性”时所表现的科学态度与
平和心态,联系中国文学发展的实际时也贴切自然,没有故作惊
人的偏激,也没有随风而行的从众。
对 年代以来引进的诸多西方批评方法,我们译介较多,
评说较多,具体运用则较为欠缺,因而曾招来“中看不中用”、“云
山雾罩,不得要领”等议论。迎丰教授却不甘于停留在静心的理
解阐释上,而是勇于实践,努力尝试使用新方法对中外作家作
品、文学现象进行开拓性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对于一位
女性学者而言,“女性批评”的“拿来”最为得心应手应是情理之
中的事。多篇关于中外女作家评论,表明作者对这一批评方法
的深刻把握和熟练运用,也表明性别视角所提供的思维领域并
非像某些男士们所想象的那么狭窄和偏执。《通向“呼啸山庄”
之路》,从 世纪英国三位著名女作家的创作概括出的三种模
式,虽然难以成为公论,但确实可以激发新的思考。
我不想、也无力对文集论及的诸多方面作具体评述。理论
文字也像文学作品一样,一旦投入社会,就只能无条件地接受读
者见仁见智的品头论足。我想说的是,作为一名先睹的读者,在
这字里行间,我看到了一个认真的学者在进行着认真的探求,其
中有思想的火花,有缜密的思索,有严谨的推理,更有求知求真
的激情。这一切,对于我这颗已近乎愚钝的头脑都形成了十分
有益的强刺激,这是我要真诚感谢作者的。
作者的努力,已经赢得了可喜的收获。我们深信,正如其名
字所显示的,她定将“迎”来更大的“丰”收。
年 月 北京
目 录
比较与理论篇
…………………… ) (
现实主义在 世纪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