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基本技能前三节.doc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堂教学基本技能前三节

第三章 课堂教学基本技能第一节 导入技能   第二节 讲授技能   第三节 提问技能   第四节 板书技能   第五节 课堂观察技能   第六节 课堂倾听技能   第七节 演示技能   第八节 讨论技能   第九节 诊断与补救技能   第十节 结课技能   第十一节 作业技能   第三章 课堂教学基本技能 第一节 导入技能导入是教师在一项新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开始前,引导学生做好心理准备和认知准备,并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以及学习方式的一种教学行为。导入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的一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精彩的导入,能抓住学生的心理,立疑激趣,促使学生情绪高涨,有助于整堂课教学的成功。    一、导入的作用   德国教育家阿道尔夫·第斯多惠(Adolf Diesterweg)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理想的导入是教师经验、学识、智慧、创造的结晶。它好比一把钥匙,开启学生的心扉,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达到“课未始,兴已浓”的愤悱状态。导入作为一堂课的起始环节,具有如下的作用:   (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进行任何学习活动的前提条件。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把注意形象地比作通向心灵的“唯一的门户”。导入时,教师必须首先对学生的注意进行唤起和调控,调动学生的认知注意和情绪注意。如果课堂导入环节设计不好,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对教师给予的各种刺激就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而富于创意的开讲,具有先声夺人、引人入胜的效果,使学生上课伊始就把注意力转移到新课的学习上来,为完成新的学习任务做好心理准备。   (二)激发兴趣,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   兴趣是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这种倾向是和愉快的体验相联系的。别具匠心,引人入胜的一段新课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环节。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 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的心理状态,也就是学生要学习的愿望、意愿。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在《论语·述而》中就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宋朝朱熹在《论语集注》中解释道:“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启发式”。教师在学生进入“愤”的状态时“启”,在学生进入“悱”的状态时“发”,这样的教学效果最佳。可见在导入时,教师的最主要的工作之一就是使学生进入“愤悱”的状态。学生一旦进入了这种状态,就能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主动、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变被动地“要我学”为主动地“我要学” [1]。   (三)复习相关知识,引向新的学习内容   导入是课与课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先前教学的自然延伸,也是本节课教学的开始。巧妙地导入,可以在复习与新知识相关的旧知识的基础上,使新旧知识之间建立一种非人为的、实质性的联系,为深入学习新的知识打下基础。   (四)明确本次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或标准。教学目标对教师是教授目标,对学生是学习目标。通过导入,教师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学生知道了学习目标就能明确学习的方向,自觉地以目标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主动地逼近目标。同时,教学目标还有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使学生产生强烈学习愿望的作用。所以,在导入时,教师应该清晰地阐明本次课的教学目标。   (五)渲染气氛,创设情境   课堂导入还具有渲染气氛、创设情境的作用。学生的学习情感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引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进入教学内容中的情境,并与教师一起与教学内容之间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达到师生情感相通,心理相融,共同探索,学生会很好的理解教学内容,并获得亲身的学习体验。   二、导入的方法   (一) 直接导入   直接导入是最简单和最常用的一种导入方法。上课伊始,教师直接阐明学习目标和要求以及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安排,通过简短的语言叙述、设问等引起学生的关注,使学生迅速地进入学习情境。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跟随老舍爷爷访问了内蒙古大草原,那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草原风光是那样令人神往。天涯碧草,美如画卷,已经深深地印在了我们心中。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围绕诗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去着重体会动态描写,感受蒙汉情深。” [2]   开门见山,直接点题的直接导入,可以使学生迅速进入主题,节省教学时间。但这种导入把握不好,容易平铺直叙,流于平淡,难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集中注意力,还可能造成“导而不入”的情况,效果不尽人意。   (二)直观导入   直观导入是指教师通过实物、标本、挂图、模型、图表等直观教具,以及幻灯、投影、电视、录像、电脑等媒体对与教学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