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多糖2010B课件
第二章 糖类的食品性质与功能 一、多糖的结构与功能性 二、淀粉 三、果胶 超过10个单糖的聚合物为多糖 图 2-1 仙人掌多糖的凝胶渗透色谱(GPC)图 1) 可消化多糖:淀粉、糖原 2)不可消化多糖: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粘胶、细菌多糖(黄原胶、gellan(结冷)胶、海藻多糖(海藻胶)。这些不能被人体吸收消化的多糖统称为膳食纤维(dietary fiber,DF)。 DF能为肠道有益微生物利用,具有防治便秘、调节血胆固醇、血糖调节、益生素作用、预防癌症发生、吸附有害离子等功效。 食品胶在食品中有极好的功能性,如凝胶、脆性、爽滑感、稠性、粘度,粘附力、稳定性等 定义:除营养特性外影响一种成分在食品中使用价值的所有性质,如水溶性、起泡性、乳化性、粘度、胶凝性、质地等,即影响其感观性质的特性,它们对食品或食品成分在制作、加工或保藏中的物理性质起重要作用。 2. 链形结构与水溶性 如果分子是长而直链的,则链状分子间由于氢键的作用,形成晶型结构,不溶于水,如纤维素,直链淀粉 。 如果分子含有支链,或者存在电荷,则会形成网状结构,水分子充斥于网状之间,多糖能形成凝胶或胶体。 多糖类物质由于其分子中含有大量的极性基团,因此对于水分子具有较大的亲合力; 但是一般多糖的分子量相当大,其疏水性也随之增大;因此分子量较小、分支程度低的多糖类在水中有一定的溶解度,加热情况下更容易溶解;而分子量大、分支程度高的多糖类在水中溶解度低。 正是由于多糖类物质对于水的亲合性,导致多糖类化合物在食品中具有限制水分流动的能力;而又由于其分子量较大,又不会显著降低水的冰点。 3. 链形结构与粘度 主要具有增稠和胶凝功能 控制流体食品与饮料的流动性质与质构,改变半固体食品的变形性等 0.25%~0.5% 第三节 多糖的食品性质与功能 二、淀 粉 1. 淀粉颗粒 (1)?颗粒形态 显微形态:园形、卵形(椭园)、 多角形 园形:玉米、小麦 卵形:马铃薯 多角形:玉米、大米 (2)淀粉粒大小 以粒径表示,马铃薯颗粒大,15-100μm;米淀粉颗粒小3-8μm。晶体聚合成球形。 2.淀粉的结构 淀粉是由葡萄糖以α-1,4(或1,6)糖苷键连结起来的一种多苷链。 根据链的形状可分为直链淀粉(amylose)和支链淀粉(amylopectin)。 纯支链淀粉可分散于冷水中。 纯直键淀粉要140~150℃才能分散。 a.直链淀粉 糖苷键 α-1,4 分子量 5×105~2×106 聚合度 2500~10000 形 状 卷曲螺旋形, 每环6个单糖 b、支链淀粉 糖苷链 α-1,4 支接点α-1,6 (占4-5%苷键) 分子量 1×107~5×108 聚合度 50000~3×106 支链长度 一般为20~30个G 结构形状 如高梁穗、树枝 状交叉结构 影响天然淀粉的直支链含量的因素 不同来源淀粉 不同品种 同一品种不同生长条件 不同成熟度 天然淀粉的直、支链淀粉含量 3.淀粉的性质 一)淀粉的糊化 二)淀粉的老化 三)淀粉的水解 四)改性淀粉 一)淀粉的糊化(gelatinization) 1.概念糊化:将淀粉悬浮于冷水并加热至适当温度,淀粉粒溶胀、崩溃,形成粘稠、均匀的糊化物的过程称为糊化。糊化后的淀粉称α-淀粉,故糊化又叫α-化,未糊化的淀粉称为β-淀粉。 糊化的本质是:氢键断裂 糊化温度:在偏光显微镜下,未糊化的淀粉可看到偏光十字,糊化后偏光十字消失,此时的温度称糊化温度。 淀粉糊化的三个阶段 淀粉的糊化过程 影响淀粉糊化的主要因素 内部因素,即淀粉颗粒的大小、内部结晶区多少及其它物质的含量。一般地,淀粉颗粒愈大、内部结晶区越多,糊化比较困难,反之则较易。 外部因素:包括水含量、温度、小分子亲水物、有机酸、淀粉酶、脂肪和乳化剂等。 外部因素影响淀粉糊化的一般规律 糊化和水含量成正比,水含量 ,糊化速度; 糖浓度,低糊化速度(主要影响水活度); 添加油脂,糊化速度,糊化率; 高pH利于淀粉的糊化,低pH抑制淀粉糊化; 添加淀粉酶,糊化速度; 温度,利于淀粉糊化。 二)糊化淀粉的老化(retrogradation) 定义 已糊化的淀粉溶液,经缓慢冷却或室温下放置,会变成不透明,甚至凝结沉淀。 实质 是糊化的后的分子又自动排列成序,形成高度致密的结晶化的不溶解性分子粉末。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天津财经大学2024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pdf VIP
-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小数乘法(全章)》PPT教学课件.ppt VIP
- 数字集成电路部分课后习题chapter11ex.pdf VIP
- 安全通信与安全通信标准EN50159.pdf VIP
- 消防安全管理方案.docx VIP
- 锂电池储能系统技术协议.docx VIP
- 四年级数学下册《每日一练》全52套.pdf VIP
- 2025年福建厦门海关口岸门诊部招聘检验检测岗8人笔试附带答案详解.docx VIP
-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pdf VIP
- DB37_T 4614.2-2023 “爱山东”政务服务平台移动端 第2部分:运营管理规范.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