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社会科学2014年第6期 刘迎霜:名誉权中“公众人物理论”省恩
名誉权中“公众人物理论’’省思
——以司法裁判实证分析为视角
刘迎霜
摘要:“公众人物理论”是美国司法判例发展的一项平衡言论自由与名誉权的法
律制度。该理论不但为我国法学理论界广泛介绍也被运用到司法实践中的个案裁判中。
通过个案司法裁判,可以清晰地看到我国司法实践已经对“公众人物理论”棱心概念
进行了阐释。但是我国司法实践中对该理论的运用也存在着法官自由裁量权过大等弊
端。“公众人物理论”的核心概念“公众人物”的不确定性导致其很难进入立法规范,
但我们可以通过案例指导削度将其正式确立为我国侵权法中的一项制度。
关键词:公众人物;实质恶意;名誉权;案例指导制度
中图分类号:D91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7-5833I2014)06-0093-10
作者简介:刘迎霜,华东师范大学法律系副教授 (上海200241)
一、问题的提出
“公众人物理论”是美国司法为了保护言论自由,通过司法判例创建和逐步完善的一项对言
论不事前约束但可事后惩戒的普通法原则。1964年的“纽约时报公司诉沙利文案”(1964)∞中,
联邦最高法院确立了“时报——沙利文原则”(Times.Sullivanrule)②:(1)联邦法律禁止官员因
他的政务行为遭诽谤而获得补偿。除非(2)他能证明该诽谤是出于“实际的恶意”(actual
orclearand
malice),并且(3)证据必须是明白无误或令人信服的(convincingclarity convincing
evidence)。“实际恶意”指的是“明知是错误的或不管是否是错误的”④。“时报——沙利文原
则”(Times·Sullivan
rule)被誉为媒体的宪章。此后美国法院的审判基本上坚持了这一原则,但
不断修正发展成为“公众人物理论”:其一,“实际恶意”原则扩张适用于进行公开性活动的公
众人物以及卷入公共利益纠纷的普通人原告④。其二,实质恶意原则不仅适用于媒体被告,对于
其他不同的被告也同样适用;其三,实质恶意原则只适用于公众关注事项问题,而不适用于涉及
收稿日期:2014-02-10
YorkTimes FirstAmendmentandtheFourth LawofMass
①“New Co.v.SIIlliVail,376U.S.254(1964)”,See,The Estate:the
T.Barton Foundation
Media,by Carter,MarcA.Franklin,Jay.B.Wright.ThePress,lne.1994.
YorkTimes
②参见New Co.v.Sullivan,376U.S.254(1964)大法官布伦南(JusticeBrennan)代表最高法院所作的陈述。
thatitWusfalseorwithreckless dwhetheritwasfalseOFnot.”NewYorkTimesCo.v.
③“lllalis,with di帆伊m
knowledge
Sullivan.376U.S.型珥(1964).
④[美]T·巴顿·卡特等:大众传播法概要),黄列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59页。
93
社会科学2014年第6期 刘迎霜:名誉权中。公众人物理论”省恩
纯粹的私人事宜讨论的诽谤案件①。其四,“实际恶意”原则还被推广到消费者批评产品质量而
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