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1蔡玉满_林占梅诗词结构OK.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60811蔡玉满_林占梅诗词结构OK

林占梅傳統詩的結構賞析 蔡玉滿 林占梅,清臺灣淡水廳竹塹城(今新竹市)人。道光二十九年,占梅在竹塹西門雅構潛園(約在今新竹西大路與中山路交接處,俗稱『內公館』),占梅潛雅集騷人墨客在此園中吟詩唱和、品茗賞石、彈琴作畫,可謂風雅之至。當時竹塹文風之盛,冠於北臺,多得自於他在潛園的獎倡。 其詩《潛園琴餘草》約有(二零八零)首詩,寫作年代自咸豐年以前迄同治六年。內容則多詠骨肉親友、園居、遊歷、時事、興懷之作。其詩學香山、劍南,五言古、近體,善摹難狀之景,達難顯之情。當時臺澎道徐宗幹評論其詩為『和靜清遠、古澹恬逸』、『詩味多琴味』。 民國八十三年,新竹市文化中心印行了《林占梅資料彙編》第一冊《潛園琴餘草》。本文係採該書為論述對象,以賞析林占梅傳統詩的結構。 『結構』是指詩的組織形式,其章法理路,前人已分析的有脈有絡:有起結開闔、有鉤挑呼應、或有回互周旋、有草蛇灰線,這些不同的結構除了改變具體的詩形,影響視覺的感受,還能使整首詩的節奏及氣勢產生變化。但這些理路都屬內部結構,筆者打算將外部結構並附分析。以下即根據林詩的內外結構組織將其分成承接、截斷、錯綜、翻疊、對比、倒裝、補起、層遞、五、七言選體、構字十種依次討論。 一、簡直貫穿的承接 『承接』是指全詩一意貫穿,使詩意如流水般一傾而下,毫無阻礙。像這樣承接一意,讓每句都朝向主題發展的脈絡的結構,是符合美學中的『統一』美的,可使讀者在欣賞時產生放鬆、調劑的效果。因為詩人已將原本也許是不合理分布的事務重新安排,以與心理能量的結構統一,故能使讀者緊張的狀態得到放鬆,放心的在一致的步調上前進。 如十五日郊迎朱丹園(材哲)司馬途次口號:第一卷第60首 其二 咸豐元年 (1851)賦 飯罷鄉村日始升,牧童三五髮鬅鬙。牛高人小騎難上,揀得斜坡墊腳登。 飯罷鄉村日乍生 多揀斜坡墊腳登。 (李清和收藏版) (李清和收藏版) 此詩饒復古味,原因即在於林占梅以承接的語氣自然順勢而下,中間無任何做作的堆砌,故透過樸直的詩句,跟隨占梅的目光,我們能感受到牧童憨真無邪的野性以及鄉村天然自在的風情。此種平易詩句較接近散文,無詩之精煉,但流水式的寫法本不欲精警,而在其純真的韻味。 又如軒前白梅花二絕 其二:第二卷第2首 咸豐三年 (1853) 賦 坐久頻看素蕊饒,卻疑空際下瓊瑤。一枝移向閨窗畔,點額尤增睡態嬌。 林占梅的詩人性情在這裡表露無遺。古人賞梅是慕其貞潔韻緻,占梅則愛她的嬌媚姿態,沉醉之餘,竟突發異想,移梅於美人額頭,兩相映照,使其艷色倍增!如此的天真行徑最適合以承接表現,以避免過硬的雕琢阻礙其感性的思路。此詩正採承接之法,下句接續上句,從賞梅到移梅,從移梅到點額,詩人的溫柔亦隨著靜悄悄的步伐移動。 再如自南港到雞籠道中口號:第八卷第64首 同治三年(1864) 群峰勢何奇,追隨十餘里。迴首及斜陽,始入昏靄裡。 詩人的馬蹄狂奔,在連續承接的節奏中,展現單純的豪情。這是類似上古的天然寫照,自然不宜太多機巧,於是林占梅選擇直鋪而下的承接方式,以通曉易明卻不枯槁的詩句,步步漸入佳境。任由渾厚的性靈與天地融合,用最簡單的方式展現最簡單卻最豐盈的生命情調。 二、飄忽緊勒的截斷 『截斷』的形武是詩句不連貫,但語意其實相接。這種文學語言的操作者並不去追求語法的規範性、用詞的標準性、文體的流暢性,而是在文學作品中竭力保持語言在內心尚未吐露時的那種若斷若續、閃爍跳動、盤旋跌宕、錯錯落落、挨挨擠擠的原始狀態,從而追求一種文學的更深意義的實質,一種心理上的真實,這樣的語言因而也就更有暗示性,並捕捉到人的內心深處不易察覺的那些情緒和意念,例如 師韞軒雜詠其十五〉: 第一卷第12首 道光27年 (1847年) 有時忤觸暗含嗔,淚濕鮫綃翠黛顰。此種丰神描不得,梨花帶雨一枝春。 此際無言情趣足(李清和收藏版) 美女嬌嗔的模樣,引人又憐又惜,欲把此千嬌百媚的風韻形容,總搜索枯腸,不得詞彙。在此搔首之際,詩人突然天外飛來一筆,捎來一句『梨花帶雨一枝春』!上句寫人,後句寫物,乍看無涉,但兩相對比之後,才發現這朵沾雨的梨花正是美人最佳特寫!如此結構不似平鋪直述的句子那樣語窮意盡,其中自由的的空隙會增筆墨之外不少餘意。 又如分題得昭容選詩限塗鮮二字韻 其二:第四卷第43首 咸豐五年 (1855) 賦 久操玉尺五雲邊,勸進沾恩望保全。宮燭兩行迎笑罷,滿階頸血染衣鮮。 前面還是佩紫懷黃、笑容洋溢,到第四句赫然鏡頭翻轉,滿眼竟是怵目的灼灼紅血!這種突接手法最為警策,猛然截住的氣勢彷如當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