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心动悸、脉结代”临证述要
维普资讯
吉林中医药 2005年9月 第25卷第9期
· 临证经验 ·
“心动悸、脉结代’’临证述要
蔡秀华
(鹤壁市中医院。河南 鹤壁 458000)
关键词:心动悸,脉结代,炙甘草汤;临床报道
中图分类号:1122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03—5699(2005)09—0005—02
张仲景 伤《寒论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记载:“伤寒 嘉言曾这样评价:“此仲景伤寒 门,治邪少虚多,脉结
脉结代 ,心动悸 ,炙甘草汤主之。”炙甘草汤沿用至今, 代之圣方也”。
是治疗心悸的重要方剂之一。炙甘草汤证包括 了现 l 病因病机
代医学的 15、律失常 ,如心动过速 、心动过缓、过早搏、 本证不 因汗下而动悸 ,是以病者气血两虚 ,心阳
心房颤动与扑动、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心阴俱不足,故心脏动悸 ,并影响脉息的规律性。因
预激综合征、心力衰竭 、心肌炎、心包炎等症。清代俞 心主血 ,以资百体 ,心血能正常循行 ,则脉至不紊。设
治疗重在疏肝理气和 胃。常用柴胡、白芍、青皮 、陈 补促行,以行助补,补行结合 。胃阴虚证用阴药忌用
皮、延胡索、郁金 、香 附、沉香 、木香 、枳壳等行气开结 滋腻壅塞之剂 ,宜清补、平补 ,以达 胃健纳旺之 目的。
之品,而达调气行气之功 ,故用于脾 胃气滞 的升降失 常用沙参、麦冬、石斛 、玉竹、扁豆之类 ,补而不腻。当
调之症。 用熟地等滋腻补药时,常酌加半夏、陈皮、砂仁、木香
2.5 辛开苦降法 脾主升 ,胃主降。若 中焦阴阳失 等健脾理气之品以防粘腻呆滞脾 胃。
调,寒热错杂,致使脾 胃不和,升降失常,气机痞塞,而 3.2 泻而勿损 苦寒药具有清热泻火、解毒燥湿的
见胸脘痞满、嘈杂泛酸、呕逆不利、舌苔薄黄而腻 、脉 作用 ,是治病的有效方药。运用苦寒之品,须辨证得
弦数等症,临床常采用寒热并用、辛开苦降之法,选用 当,然则败 胃。若属 胃火蕴结致脘满呕逆,阳明腑实
半夏、黄芩、黄连、干姜、党参、大枣、甘草等药物,以寒 之腹胀便秘 ,脾蕴湿热之泄痢后重 、黄疸等症 ,宜用苦
热并用和阴阳,补泻 同施调虚实 ,苦辛并进 畅气机。 寒的黄连、大黄、龙胆草之类,以清 胃降逆 ,泻热通利,
吴师临证善用姜连,认为湿非温而不散化,热非苦而 解毒燥湿。若为 胃气虚弱,寒凝中焦之 胃病 ,或 胃阴
不泄,治疗时注重寒、湿、热孰轻孰重而定姜连之用量。 不足之证 ,误投苦寒方药 ,则伤阳败 胃,或化燥竭 阴。
2.6 苦寒泻火法 适用于阳明实火和脾 胃湿热之 吴师强调即使辨证无误,亦需掌握用药时间和用量,
证。临床可见腹满硬痛、便秘及里热炽盛见症,或见 若剂量过大 ,服用时间过久 ,亦能败伤 胃气。用时常
脾 胃湿热之发黄、泻痢等,常用石膏、知母 、黄芩 、黄 配加甘草等和 中之品。辛味药多性温 ,性善走散 ,具
连 、黄柏、栀子、茵陈、龙胆草、大黄等 方选左金丸、 有行气散结、消痞止痛之功效 ,常用于治疗脾 胃气滞、
三承气汤、茵陈蒿汤、清 胃散等 ,以苦寒直折 ,泻火解 湿阻、食滞等症 ,用之不当则有辛散耗气之弊。如归
毒。既能泻阳明实火 ,又能除中焦湿热。吴师运用苦 经脾胃的苍术、陈皮、木香、枳壳、砂仁、厚朴等调理脾
寒药强调辨证得当,且中病即止。 胃的常用药 ,用之得 当能疏通气机 ,然虽对证 ,但过
3 运用补泻。勿损脾 胃 用 、久用 、重用 ,也必耗伤正气 。若病当用附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