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提纲必修三.doc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提纲必修三

2012届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提纲 高三历史基础知识复习纲要(文化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思想宝库 【考纲要求】 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 孔子、孟子、荀子与儒家思想的形成 (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的儒学思想 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3)宋明理学———朱熹的理学思想 (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 2.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课程标准】 内容标准 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学习要求 知道诸子百家的主要流派儒家、道家、法家、墨家;认识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以孔子、孟子、荀子的主张为例,了解早期儒家思想的形成。 【知识要点归纳】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P课文第2-10页) 1、含义: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其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百家”是指思想流派之多,主要有儒家、道家(老子和庄子)、墨家(墨子)、法家(韩非子)、 兵家(孙子和孙膑)、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小说家等十家; “争鸣”是指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不同见解。 2、“百家争鸣”的背景 ①经济:随着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井田制崩溃,农耕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奠定了物质基础。 ②政治:春秋战国是社会大变革时期,伴随着周王室衰微和士大夫的崛起,各种力量对社会变革发表不同的看法,提出不同主张;新的统治阶级还未有绝对的权戚,学术氛围比较宽松。 ③阶级关系:“士”阶层崛起,受各诸侯国的重用。 ④思想文化:私学兴起,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阅历丰富的文士,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 3、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儒家: ◇◇孔子(春秋时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P课文第2-3页) (1)思想内容:其思想主要保存在由其弟子整理记录的《论语》中。 ①政治思想: A、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和“礼”,其主要内容是“仁者爱人”和“克己复礼”。 B、主张“为政以德”(含民本思想);在“礼”治国的同时,逐步改良政治。 ②哲学思想:对鬼神敬而远之,优先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 ③教育思想:教学对象:“有教无类”;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学习方法:要实事求是、“学而时习之”、“学思结合”“当仁不让于师”。 (2)评价: ①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是儒学思想文化的创立者和奠基者。 ②当时未被重视,后经改造逐渐形成较为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在世界文化史上产生重要影响。被推崇为“圣人” ③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的思想。“仁者爱人”具有积极性。“克已复礼”具有保守性。在教育上,孔子提出了“有教无类”的著名主张;孔子的私学打破了受教育对象的地域、族类和家庭出身的限制,扩大了教育的社会基础,尤其是满足了平民人学受教育的愿望,适应了社会发展的要求,有力地推动了春秋以来的学术下移运动,壮大了士大夫阶层的队伍,促进了各民族文化的融合与发展。 ◇◇孟子(战国时期)——(P课文第6-7页) (1)思想内容: ①政治思想:“仁政”(核心)、“民贵君轻”。 ②伦理观:“性善说”,这是仁政学说的理论基础 ③价值观:倡导“养浩然之气”。强调先义后利,舍生取义;要求人们要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精神 (2)评价:①《孟子》一书被当作经典,后列为“四书”之一。②建立一套系统的政治学说“仁政”,成为儒家学派的重要奠基人。③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学说,被尊为“亚圣”,对传统文化产生很大影响。 ◇◇荀子(战国时期)——(P课文第7页) (1)思想内容: ①哲学思想: A、“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B、“性恶论”(但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 ②政治主张: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提出“君舟民水”观点。 (2)评价: ①基本继承了儒家思想,但很长时间不为正统儒家重视。 ②作为战国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对中国哲学影响深远。 ◆◆道家: ◇◇老子(春秋时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P课文第3-4页) (1)《道德经》:又称《老子》,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整理老子思想的著作。 (2)思想内容: ①哲学思想: A、“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提出“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否定“天命论”。 B、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指出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矛盾双方可以互相转化。 ②政治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对社会发展持消极悲观态度)。 (3)评价:①中国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②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对中国文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